[实用新型]密封圈及手表壳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3558.2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703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何翌锋;刘翔翔;方福平;公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4B37/08 | 分类号: | G04B37/0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侯艳艳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性胶圈 密封圈 贴附 手表壳体 密封圈本体 密封部 前壳 粘接 本实用新型 安装槽 密封圈结构 屏幕 密封部位 密封效果 组件密封 易变形 掉落 撕掉 线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及手表壳体组件,密封圈结构简单,手表壳体组件密封时无需在前壳上开设安装槽来安装密封圈,安装快捷,且提高了密封效果。所述密封圈包括密封部、上贴附膜及下贴附膜,密封部位于上、下贴附膜之间并与上、下贴附膜均粘接;密封部包括密封圈本体、内弹性胶圈及外弹性胶圈,密封圈本体位于内弹性胶圈和外弹性胶圈之间且与内弹性胶圈及外弹性胶圈均粘接。本实用新型密封圈,其密封圈本体位于内弹性胶圈和外弹性胶圈之间,在手表壳体组件的前壳和屏幕之间安装时,只需撕掉上、下贴附膜,将密封部与前壳和屏幕粘接即可安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径小,且线径与半径比值很小的密封圈难以安装,极易变形掉落出安装槽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壳体组件用密封圈的结构改进及手表壳体组件的密封方法及采用此密封方法形成的手表壳体组件。
背景技术
手表的前壳与前壳后侧的屏幕之间需要设置密封圈来密封防水,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在前壳上开安装槽以便装配密封圈,由于密封圈需要一定的压缩后才能起到密封作用,所以前壳上的安装槽的槽深需要比密封圈的线径小或者与前壳配合的屏幕上需要做出凸台才能使密封圈压紧。
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手表前壳1和屏幕2之间的一种密封结构局部视图,在前壳1上开设安装槽3,密封圈4装配在安装槽3内,若要密封圈4实现密封,其线径d要大于安装槽3的深度H,则在前壳1和屏幕2紧固装配为一体时,密封圈4受到挤压变形进而实现密封;若密封圈4的线径d小于安装槽3的深度H时密封圈4同样有效密封,如图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手表前壳1和屏幕2之间的另一种密封结构局部视图,在前壳2上设有与安装槽3配合的凸起5,在前壳1和屏幕2装配为一体时,凸起5嵌入安装槽3内挤压密封圈4实现密封。
然而,对于目前手表上使用的密封圈,其线径d通常很小(即密封圈很细),通常只有0.2~0.8mm,而密封圈的半R径相对于其线径d又很大,如图3所示,则在装配过程中密封圈难以安装,极易变形掉落出前壳的安装槽或者与屏幕上的凸台与前壳的安装槽不易藕合,造成密封圈被挤压损坏、密封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封圈及手表壳体组件,密封圈结构简单,手表壳体组件密封时无需在前壳上开设安装槽来安装密封圈,安装快捷,且提高了密封效果。
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密封圈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密封圈,包括密封部、可撕离的上贴附膜及下贴附膜,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上贴附膜和下贴附膜之间,并与所述上贴附膜及所述下贴附膜均粘接;所述密封部包括同心设置的密封圈本体、具有黏粘性的内弹性胶圈及外弹性胶圈,所述密封圈本体位于所述内弹性胶圈和所述外弹性胶圈之间,且所述密封圈本体与所述内弹性胶圈及所述外弹性胶圈均粘接。
所述内弹性胶圈、密封圈本体和外弹性胶圈的前表面持平,所述内弹性胶圈、密封圈本体和外弹性胶圈的后表面持平。
所述内弹性胶圈和外弹性胶圈均为泡棉胶圈。
所述上贴附膜上设有定位结构。
所述上贴附膜和所述下贴附膜均为离型膜,所述上贴附膜和所述下贴附膜上均设有手撕位。
所述上贴附膜、所述下贴附膜和所述外弹性胶圈的圆周边缘上间隔设有多个避让豁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上述密封圈的手表壳体组件,包括前壳、位于前壳后侧的屏幕和密封部,所述前壳和所述屏幕固连为一体,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前壳和屏幕之间并处于压缩态,所述内弹性胶圈前侧面和所述外弹性胶圈的前侧面均与所述前壳粘接,所述内弹性胶圈的后侧面和所述外弹性胶圈的后侧面均与所述屏幕粘接。
所述前壳和所述屏幕上设有相配合的定位结构,使所述前壳和所述屏幕同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355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