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冬季水体下层以及底泥中的高压脉冲灭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50452.7 | 申请日: | 2018-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85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歌;刘俊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C02F1/34;C02F1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冬季 水体 下层 以及 中的 高压 脉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水体灭藻领域内的一种用于冬季水体下层以及底泥中的高压脉冲灭藻装置,包括高压脉冲发生器、高压电极、低压电极和绝缘壳体,高压脉冲发生器的高压接线端和高压电极电连接,高压脉冲发生器的接地接线端和低压电极电连接,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均密封设置在绝缘壳体内,高压电极的另一端为高压输出端,高压输出端向绝缘壳体的下侧朝下的方向延伸,低压电极的另一端为低压输出端,低压输出端在高压输出端的正下方;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灭藻范围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体灭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冬季水体下层以及底泥中高压脉冲灭藻装置。
背景技术
蓝藻的爆发对公共卫生,旅游,渔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各种不利影响,目前已有去除或者是抑制蓝藻爆发的方法包括打捞、絮凝、药剂投放和超声处理等。然而这些技术只能在蓝藻爆发后才能使用。控制水中营养物质可以从根本上控制蓝藻爆发,但水体中以及沉淀物中营养物质的完全降解存在很大难度,并且营养物质对蓝藻的生长并不是唯一条件,有研究显示,底泥是蓝藻等藻类冬季休眠与春季复苏的重要场所、越冬阶段是藻类生长的瓶颈阶段,因此,冬季是除藻相对较好的时期,水体下层以及底泥越冬藻的去除可以实现夏季蓝藻爆发的预防。
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专利名称为“一种高压脉冲气液混合等离子体放电灭藻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公布日为20130904,公布号为CN103274502 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该申请包括反应室、高压端电极、接地电极和高压脉冲电源,用导线将高压端电极和接地电极分别连接到高压脉冲电源上,接地地电极为一金属圆盘,金属圆盘通过金属杆连接到反应室的顶盖,进行灭藻操作时,将待处理液加入到反应室中,待处理液的加入量没住接地电极,盖好顶盖,然后开启高压脉冲电源,进行灭藻;该实用新型反应室空间有限,处理量小,需将待处理液从外部加入反应室,再进行灭藻操作,操作不便,灭藻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解决现有技术中操作不便,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冬季水体下层以及底泥中高压脉冲灭藻装置,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灭藻范围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冬季水体下层以及底泥中的高压脉冲灭藻装置,包括高压脉冲发生器、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和竖直设置的绝缘壳体,所述高压脉冲发生器的高压接线端和高压电极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高压脉冲发生器的接地接线端和低压电极的一端电连接,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均密封设置在绝缘壳体内,所述高压电极的另一端为高压输出端,所述高压输出端向绝缘壳体的下侧朝下的方向延伸,所述低压电极的另一端为低压输出端,低压输出端在高压输出端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再使用时,将高压脉冲发生器的高压接线端和高压电极的一端电连接,将高压脉冲发生器的接地接线端和低压电极的一端电连接,各器件连接完成后,将密封有高压电极和低压电极的绝缘壳体沉入水中,经由高压电极的高压输出端和低压电极的低压输出端之间的水介质的导电作用,使得本实用新型可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根据需要调节高压脉冲发生器输出高压脉冲电信号,高压输出端和低压输出端之间在高压脉冲电压的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冲击波,持续放电一段时间后,蓝藻细胞在冲击波的作用下,产生生物空化效应,进而诱发蓝藻细胞内氧化及凋亡机制使蓝藻死亡;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灭藻范围大,可应用于池塘、河道等水体的灭藻工作中。
为了增强灭藻效果,所述绝缘壳体的外侧连接有反射罩,所述反射罩在高压输出端的正上方。
为了进一步增强灭藻效果,所述发射罩朝下的面投射在纸面上的曲线符合y=kx2(k<0)二次曲线方程,该曲线以反射罩下侧的顶点为原点,经过原点且水平方向的为x轴,垂直于x轴且经过原点的为y轴,y轴平行于绝缘壳体的放置方向。
为了进一步增强灭藻效果,所述高压输出端和低压输出端形成的间隙投射在纸面上的中心和曲线的焦点重合。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504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能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主式气体灭火装置及灭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