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电杆塔接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8766.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00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陈艺;吴蔚;白津阳;张先捷;欧阳宗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肖明洲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平接地网 水平射线 接地体 接地装置 输电杆塔 均压环 杆塔 接地电阻 顶点处 抑制环 测量接地电阻 对角线 穿过 本实用新型 接触电压 人员安全 输电线路 减小 塔脚 相等 外部 保证 | ||
一种输电杆塔接地装置,包括水平接地网及水平射线接地体,水平射线接地体与水平接地网连接,水平接地网为正方形,水平射线接地体为四个,水平射线接地体分别穿过水平接地网四个顶点并位于水平接地网对角线上;水平接地网内部靠近四个顶点处分别设置一个均压环,水平接地网各个顶点与对应均压环的距离均相等,水平接地网外部靠近四个顶点处分别设置一个抑制环;每个水平射线接地体穿过水平接地网的一个顶点,一端与对应均压环连接,另一端与对应抑制环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降低输电线路各个杆塔的接地电阻及接触电压,能够保证杆塔周围人员安全,减小输电杆塔接地装置占地面积,使各个塔脚周围的接地电阻分布均匀,确保测量接地电阻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杆塔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杆塔接地装置是输电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接地体和接地引下线的总称,其作用是确保雷电流可靠泄入大地,以保护线路设备的绝缘,减少线路雷击跳闸率,提高线路的运行可靠性和避免因跨步电压产生的人身伤害。
现有的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一般采用水平射线接地体,主要依靠加长水平射线接地体的长度来降低接地电阻,在实际应用中主要存在两个问题:(1)土地开挖难度大,特别是在山区或者需要穿过厂区、居民区等人口密集的场所,空间的局限性会十分突出,导致不能按照常规的加长水平射线接地体长度的方式来降低接地电阻,进行设计和改造,其接地电阻通常不能满足电气安全规程的要求,一旦线路发生雷击或者工频过电压,将会形成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严重威胁周围人员的安全。(2)在一般的实际测量中,往往仅测量一个塔脚的接地电阻,但由于周围电场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四个塔脚的接地电阻值相差很大,仅测量其中一个塔脚的接地电阻会导致所得到的接地电阻值误差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输电杆塔接地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输电杆塔接地装置,包括水平接地网1及水平射线接地体 2,所述水平射线接地体2与水平接地网1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所述水平接地网1为正方形,所述水平射线接地体2为四个,所述水平射线接地体2分别穿过水平接地网1四个顶点并位于水平接地网 1对角线上;所述水平接地网1内部靠近四个顶点处分别设置一个均压环,所述水平接地网1各个顶点与对应均压环的距离均相等,所述水平接地网1外部靠近四个顶点处分别设置一个抑制环;所述每个水平射线接地体2穿过水平接地网1的一个顶点,一端与对应均压环连接,另一端与对应抑制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均压环包括第一均压环31、第二均压环32、第三均压环33及第四均压环34;所述抑制环包括第一抑制环41、第二抑制环42、第三抑制环43及第四抑制环44。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接地网1的四个顶点分别为第一顶点A、第二顶点B、第三顶点C、第四顶点D,所述第一顶点A与第一均压环31的距离为第一距离D1,所述第二顶点B与第二均压环32的距离为第二距离D2,所述第三顶点C与第三均压环33的距离为第三距离D3,所述第四顶点D与第四均压环34的距离为第四距离D4,所述第一距离D1、第二距离D2、第三距离D3、第四距离D4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顶点A与第一抑制环41的距离为第五距离 D5,所述第二顶点B与第二抑制环42的距离为第六距离D6,所述第三顶点C与第三抑制环43的距离为第七距离D7,所述第四顶点D 与第四抑制环44的距离为第八距离D8,所述第五距离D5、第六距离D6、第七距离D7、第八距离D8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均压环31外径、第二均压环32外径、第三均压环33外径、第四均压环34外径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各个水平射线接地体2的长度均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抑制环41外径、第二抑制环42外径、第三抑制环43外径、第四抑制环44外径均相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876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预埋型接地模块
- 下一篇:一种电力工程用的电力接地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