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螺旋式随钻井壁整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8738.1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5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彭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22 | 分类号: | E21B17/22;E21B10/32;E21B10/43;E21B10/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57 | 代理人: | 黄立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形器 螺旋体 螺旋刀 双向螺旋式 钻井壁 钻井作业 整形 井壁 本实用新型 顶部边缘 顶部中心 间隔设置 螺旋结构 偏心结构 平行分布 相反设置 保径齿 公螺纹 母螺纹 偏心处 切削齿 外径比 两组 随钻 | ||
一种双向螺旋式随钻井壁整形器,包括整形器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整形器本体两端的母螺纹和公螺纹,整形器本体上间隔设有至少三组螺旋体,至少三组螺旋体中分别靠近整形器本体两端的两组螺旋体的螺旋结构呈相反设置,每组螺旋体由至少三块平行分布的并与整形器本体中心线呈10度至45度螺旋角度的螺旋刀翼组成,所述螺旋体上的其中一块螺旋刀翼的外径比该组螺旋体上其它螺旋刀翼的外径大以呈偏心结构,所述螺旋体上位于偏心处的螺旋刀翼的顶部中心和一侧顶部边缘分别间隔设置有保径齿和切削齿。本实用新型的双向螺旋式随钻井壁整形器可以随钻下入,在钻井作业的同时对井壁进行整形,不增加钻井作业时间,倒划眼时可以再次对井壁整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钻井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螺旋式随钻井壁整形器,用于钻井作业中的井壁随钻整形,以提高钻井作业的安全及时效。
背景技术
钻柱是石油天然气勘测与开发中的重要工具,钻杆及其它钻具通过螺纹接头的连接形成整根钻柱。钻柱是高压钻井液的循环通道,通过高压钻井液来润滑、冷却钻头,带走钻头破坏的岩屑。常规的钻柱,不具备井眼井壁尺寸整形和彻底破坏岩屑床的功能,因此,在水平井、尤其是水平段长的水平井和大位移井的施工中,常常会存在托压、钻柱磨阻大,甚至会因为井壁失稳导致岩屑的大量堆移或井眼尺寸的突变,导致钻柱的阻卡或下套管作业的阻卡等井下事故。
目前,用于钻井作业中的比较类似的工具有随钻扶正器和通井工具,其中,随钻扶正器一般起到扶正钻具的作用,但对井壁的修整作用非常有限;而通井工具一般不是随钻的,需要单独下入,这样便增加了不少钻井作业的时间和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双向螺旋式随钻井壁整形器,以解决现有用于钻井作业中的井壁随钻整形设备的修整能力差,使用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向螺旋式随钻井壁整形器,包括整形器本体,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整形器本体两端的母螺纹和公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形器本体上间隔设有至少三组螺旋体,所述至少三组螺旋体中分别靠近整形器本体两端的两组螺旋体的螺旋结构呈相反设置,每组螺旋体由至少三块平行分布的并与整形器本体中心线呈10°至45°螺旋角度的螺旋刀翼组成,所述螺旋体上的其中一块螺旋刀翼的外径比该组螺旋体上其它螺旋刀翼的外径大以呈偏心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体上位于偏心处的螺旋刀翼的一端设有套管保护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套管保护块的长度为30~10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体上位于偏心处的螺旋刀翼的顶部中心和一侧顶部边缘分别间隔设置有保径齿和切削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削齿和保径齿的材质为碳化钨或聚晶金刚石复合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切削齿和保径齿突出用于安装所述切削齿和保径齿的螺旋刀翼的外径1~5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刀翼上设置套管保护块处的外径与安装切削齿和保径齿处的外径相等,或者所述螺旋刀翼上设置套管保护块处的外径与安装切削齿和保径齿处的外径大0.2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母螺纹设置在整形器本体的上端,所述公螺纹设置在整形器本体的下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整形器本体上端靠近母螺纹的第一个螺旋体为逆时针螺旋结构,所述整形器本体下端靠近公螺纹的第一个螺旋体为顺时针螺旋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螺旋体上位于偏心处的螺旋刀翼的外径比该组螺旋体的其它螺旋刀翼的外径大4~10mm。
本发明的双向螺旋式随钻井壁整形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越海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87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抽油杆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耐磨锯齿割煤钻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