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8329.1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0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卢秋平;陈靓;寇贝贝;陆红锋;杨承志;史浩贤;李博;顾吉胜;冯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
主分类号: | G01N1/08 | 分类号: | G01N1/08;G01N33/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君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37 | 代理人: | 张耐寒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取样杆 连接接头 釜体 可视腔体 取样筒 中通孔 反应釜釜体 水合物反应釜 水合物生成 取样装置 穿过 体内 本实用新型 反应釜釜 内部环境 温度环境 一端连接 可视腔 螺纹 移动 可视 取样 筒体 观察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取样杆、可视腔体和釜体连接接头,所述取样杆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筒,所述可视腔体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可视腔体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与反应釜釜体连接,所述取样杆和取样筒依次穿过可视腔体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到达反应釜釜体内,待反应釜釜体整体内部环境达到水合物生成的压力温度环境一段时间后,旋转取样杆的后端螺纹,带动取样杆前端的取样筒向反应釜釜体的外部移动,直至将取样筒的可视筒体移动到可视腔体处,可实时取样观察水合物生成情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特定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冰态、结晶状、超分子、笼形化合物,主要分布在水深大于300m的海洋及陆地永久冻土带,其中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是全球性的。天然气水合物的显著特点是分布广、储量大、高密度、高热值,1m3天然气水合物可以释放出164m3甲烷气。据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总量换算成甲烷气体其有机碳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矿物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的两倍。因此,天然气水合物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替代能源。
水合物生成需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这就要求水合物反应釜处于密闭的状态,而伴随着水合物的逐渐形成,水合物反应釜内部各相态会发生很微妙的变化,操作人员要想及时了解水合物的生成状态就有着诸多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其通过在取样杆上设置有可视腔体,可实时取样观察水合物生成情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包括取样杆、可视腔体和釜体连接接头,所述取样杆的一端连接有取样筒,所述可视腔体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可视腔体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内设置有供取样杆穿过的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所述釜体连接接头与反应釜釜体连接,所述取样杆和取样筒依次穿过可视腔体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到达反应釜釜体内。
进一步地,水合物反应釜取样装置还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法兰、第二连接法兰和球阀,所述连接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连接,所述可视腔体的一端通过第一密封垫和第一O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二密封垫和第二O型密封圈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密封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的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的端部之间通过拉杆连接;所述球阀的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锥度螺纹与所述釜体连接接头连接,所述连接杆内设置有连接杆中通孔,所述第一连接法兰内设置有第一法兰中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法兰内设置有第二法兰中通孔,所述球阀内设置有球阀中通孔,所述连接杆中通孔、第一法兰中通孔、可视腔体中通孔、第二法兰中通孔、球阀中通孔和釜体连接接头中通孔依次连通形成供取样杆移动的移动通道,所述取样杆和取样筒可在所述移动通道内前后移动,所述取样杆与所述连接杆中通孔螺纹连接,所述取样杆与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中通孔之间通过第三O型密封圈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上连接有回气孔接头,所述回气孔接头与所述取样杆的内腔连通,所述回气孔接头与截止阀门连接,所述截止阀门与外部压力源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取样筒包括上连接压盖、可视筒体和下连接压盖,所述可视筒体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压盖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压盖连接,所述上连接压盖与所述取样杆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可视筒体为玻璃可视筒体。
进一步地,所述可视腔体的外表面套设有保护套。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套为非金属保护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未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8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修复用取样装置
- 下一篇:土壤重金属快速检测取样一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