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氢炉系统和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传输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47886.1 | 申请日: | 2018-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6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7 |
| 发明(设计)人: | 曾德武;黄辉滟;张朝宇;古中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52 | 分类号: | B65G47/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北滘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氢炉 传输 传输面 传输件 过渡装置 输送机 本实用新型 传输设备 安装座 人力物力 高温区 无动力 翻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炉系统和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传输设备,所述氢炉系统包括氢炉和输送机,所述氢炉具有第一传输面,所述输送机具有第二传输面,所述传输过渡装置包括:用于设在所述氢炉和所述输送机的至少一个上的安装座;过渡传输件,所述过渡传输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具有过渡传输面,所述过渡传输面设在所述第一传输面和所述第二传输面之间以使所述第一传输面上传输的被传输件经过所述过渡传输面被传输至所述第二传输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可以有效改善被传输件易翻倒、倾斜的情况,使被传输件过渡传输更顺利,有利于实现无动力过渡传输,工作人员无需长时间在高温区工作,有利于降低人力物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炉系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氢炉系统和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产品通过氢炉烧结后,产品直接从氢炉的输送带传输至末端输送线的输送带上,而氢炉的输送带与末端输送线的输送带之间间隔间隙较大,导致产品在由氢炉的输送带向末端输送线的输送带过渡时,容易卡顿或者倾倒,导致无法顺利过渡下线,工作人员需要在氢炉高温区手动辅助产品下线,工作环境差,并且严重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所述传输过渡装置可以有效改善被传输件易翻倒、倾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传输过渡装置的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设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传输过渡装置的氢炉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所述氢炉系统包括氢炉和输送机,所述氢炉具有第一传输面,所述输送机具有第二传输面,所述传输过渡装置包括:用于设在所述氢炉和所述输送机的至少一个上的安装座;过渡传输件,所述过渡传输件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且具有过渡传输面,所述过渡传输面设在所述第一传输面和所述第二传输面之间以使所述第一传输面上传输的被传输件经过所述过渡传输面被传输至所述第二传输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可以有效改善被传输件易翻倒、倾斜的情况,使被传输件过渡传输更顺利,并且有利于实现无动力过渡传输,工作人员无需长时间在高温区工作,有利于降低人力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氢炉系统的传输过渡装置,所述过渡传输件包括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平行或倾斜于水平方向,所述过渡板的上表面形成为所述过渡传输面。
进一步地,所述氢炉具有在第一驱动轮的驱动下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回转的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面形成于所述第一传输带,所述输送机具有在第二驱动轮的驱动下绕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轴线回转的第二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面形成于所述第二传输带,所述过渡板设在所述第一传输带和所述第二传输带的接缝处。
进一步地,所述过渡板的下表面的纵向后部和纵向前部形成有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传输带间隙配合且相对于传输方向向前且向下倾斜延伸,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传输带间隙配合且相对于所述传输方向向前且向上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斜面与所述第一传输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1,所述第二斜面与所述第二传输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2,所述第一传输带与所述第二传输带之间的最小距离为L3,其中,0mm≤L1≤5mm,0mm≤L2≤5mm,10mm≤L3≤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轮的半径为R1,所述第二驱动轮的半径为R2,所述过渡传输面的纵向尺寸为L4且满足:L4<R1,R1>R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78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板材制造设备及制造系统
- 下一篇:一种提高产品质量的输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