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2820.3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60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李震;张晓跃;吴俊达;曹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96;B01D53/75;B01D53/56;B01D53/26;B01D53/18;F23J15/06;F28B1/02;F28B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任默闻 |
地址: | 1000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器 连通 吸收单元 供暖系统 进液支管 冷却组件 洗涤单元 蒸汽冷凝 回水 分支管 进液管 再生器 烟气处理设备 本实用新型 锅炉 助燃空气管 管道连通 锅炉回水 锅炉排烟 换热连接 排烟管道 烟气余热 有效回收 蒸汽管道 排液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包括洗涤单元、吸收单元、再生器、蒸汽冷凝单元和多根回水分支管,锅炉排烟管道顺次连通锅炉、洗涤单元与吸收单元,吸收单元与再生器之间通过进液管和排液管连通,再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蒸汽冷凝单元连通;吸收单元包括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却组件,排烟管道顺次连通第一吸收器与第二吸收器,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一进液支管与进液管连通,第二吸收器通过第二进液支管与进液管连通,冷却组件设于第二进液支管上,洗涤单元及蒸汽冷凝单元分别与一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各回水分支管均与锅炉回水管道连通,冷却组件与锅炉的助燃空气管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将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余热有效回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烟气处理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煤改气”工程的推进,燃气锅炉在供暖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燃气锅炉的排烟含湿量(水蒸气含量)远远高于燃煤锅炉的含湿量,水蒸气携带大量的潜热,余热回收潜力很大。冬季供暖分为低温供暖和中高温供暖。低温供暖的供水/回水温度一般为50℃/40℃,中高温供暖的供水/回水温度一般为85℃/60℃。针对低温供暖,现有烟气余热回收方式主要有冷凝式余热回收(冷凝锅炉)、电压缩式热泵余热回收、闭式吸收式热泵余热回收、基于溶液除湿的开式吸收式余热回收系统,主要是将烟气中的余热回收至锅炉回水中,但这些余热回收方式都主要应用于低温供暖系统中。在中高温供暖系统中,回水温度较高,这些余热回收方式将不再适用或余热回收效果大大降低。因此如何能对中温甚至高温供暖系统中烟气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回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能对中温甚至高温供暖系统中烟气的热量进行有效的回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其中,所述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包括洗涤单元、吸收单元、再生器、蒸汽冷凝单元和多根回水分支管,高温供暖系统的锅炉的排烟管道顺次串接连通所述锅炉、所述洗涤单元与所述吸收单元,所述吸收单元与所述再生器之间通过进液管和排液管连通,所述再生器通过蒸汽管道与所述蒸汽冷凝单元连通;所述吸收单元包括第一吸收器、第二吸收器和冷却组件,所述排烟管道顺次串接连通所述第一吸收器与所述第二吸收器,所述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一进液支管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器通过第二进液支管与所述进液管连通,所述冷却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进液支管上,所述洗涤单元及所述蒸汽冷凝单元分别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各所述回水分支管均与所述锅炉的回水管道连通,所述冷却组件与一助燃空气管连接,所述助燃空气管与所述锅炉的内部连通。
如上所述的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其中,所述进液管上设有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一根所述回水分支管换热连接。
如上所述的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一排液支管与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第二吸收器通过第二排液支管与所述排液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其中,所述吸收单元还包括溶液循环管,所述溶液循环管的一端与所述进液管连通,且所述溶液循环管与所述进液管之间的连通处位于所述再生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一吸收器通过第一排液支管以及一三通阀分别与所述溶液循环管的另一端、所述排液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液支管上设有第一泵体;所述第二吸收器通过第二排液支管与所述溶液循环管连通,所述第二排液支管上设有第二泵体。
如上所述的高温供暖系统的烟气处理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吸收器的底部或所述第一排液支管上连通设有第一排污管,所述第一排污管上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第二吸收器的底部或所述第二排液支管上连通设有第二排污管,所述第二排污管上设有第二排污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28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急冷塔内脱酸装置
- 下一篇:一种控制氨法脱硫装置循环液及副产品氟含量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