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摇杆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42797.8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8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敬天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神州众达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1 | 代理人: | 刘汉民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座 挂扣 二氧化碳分析仪 一氧化碳分析仪 机动车尾气 监测系统 螺纹套管 检测箱 连接管 双摇杆 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 便于安装 监测分析 两端固定 一端设置 注塑壳体 转动连接 底端 嵌接 套接 旋钮 显示屏 密封 尾气 机动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摇杆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扣,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箱,所检测箱的表面嵌接有显示屏,所述注塑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表面套接有密封圈。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功能实用,通过设置有一氧化碳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可以通过一氧化碳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有效的对机动车的尾气进行监测分析,可以有效的起到密封的效果,通过在固定座的顶端和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扣和第二挂扣,可以有效的使固定座便于安装,该实用新型结构多样,功能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尾气监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摇杆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尾气在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还会对人类生活的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尾气中的二氧化硫具有强烈的刺激气味,达到一定浓度时容易导致“酸雨”的发生,造成土壤和水源酸化,影响农作物和森林的生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在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继而尾气的排放量越来越大,目前人们不能对机动车尾气进行很好的监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摇杆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摇杆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扣,所述固定座的一端设置有调节旋钮,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检测箱,所检测箱的表面嵌接有显示屏,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注塑壳体,所述注塑壳体的四周嵌接有金属扣件,所述注塑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一氧化碳分析仪,所述注塑壳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二氧化碳分析仪,所述注塑壳体的底部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挂扣,所述注塑壳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螺纹套管,所述螺纹套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表面套接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二氧化碳分析仪采用非分散红外线气体检测方式,所述二氧化碳分析仪的限定值为150-300ppm,所述二氧化碳分析仪检测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百分比为21:0.03。
进一步地,所述一氧化碳分析仪采用不分光红外线分析方法,所述一氧化碳分析仪的检测值在5-50mg/m^3。
进一步地,所述一氧化碳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分别与显示屏内部的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挂扣共设置有两侧,两个所述第二挂扣与第一挂扣呈三角形形状分布,所述第二挂扣和第一挂扣的表面开有螺纹孔。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与机动车尾气管相连接,所述密封圈设置于连接管与机动车尾气管的接触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功能实用,通过设置有一氧化碳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可以通过一氧化碳分析仪和二氧化碳分析仪有效的对机动车的尾气进行监测分析,通过设置有连接管,可以通过连接管与尾气管的连接,进而有效的对尾气进行收集,通过在连接管与尾气管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可以有效的起到密封的效果,通过在固定座的顶端和底部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挂扣和第二挂扣,可以有效的使固定座便于安装,该实用新型结构多样,功能性强,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注塑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座;2、注塑壳体;3、金属扣件;4、调节旋钮;5、第一挂扣;6、检测箱;7、显示屏;8、第二挂扣;9、螺纹套管;10、连接管;11、密封圈;12、一氧化碳分析仪;13、二氧化碳分析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2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