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电极糊下料的掺料斗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40967.9 | 申请日: | 2018-1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97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 发明(设计)人: | 薛喜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嘉明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90/64 | 分类号: | B65D90/64;B65D90/66;B65D88/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聚匠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9 | 代理人: | 刘囝 |
| 地址: | 222321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固定 料斗 底座 液压杆 本实用新型 第二挡板 第一挡板 下料组件 电极糊 下料 支撑架 导孔 设备技术领域 储存空间 滑动连接 料斗内壁 出料口 对电极 矩形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电极糊下料的掺料斗,涉及掺料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和料斗,底座一表面固定有支撑架;支撑架一表面与料斗一表面固定连接;底座一表面固定有第一挡板;底座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挡板;底座一表面开有出料口;第一挡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挡板一表面开有若干第一导孔;第二挡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液压杆;第二挡板一表面开有若干第二导孔;料斗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下料组件;第一液压杆另一端与第一下料组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液压杆带动下料组件便于对电极糊下料,并能够控制加电极糊的量;在料斗上设置矩形框增大料斗的储存空间,具有操作方便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掺料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电极糊下料的掺料斗。
背景技术
电极糊是供给铁合金炉、电石炉等电炉设备使用的导电材料。能耐高温,同时热膨胀系数小,具有比较小的电阻系数,可以降低电能的损失。目前一些矿热炉厂自焙电极加电极糊的过程一般通过电动葫芦将电极糊袋吊在电极壳的上方,再割破袋子使电极糊落入电极壳内,这种方式对加电极糊的量不能有效把控,而且电极糊袋储存的电极糊有限,并且还需要操作人员靠近矿热炉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电极糊下料的掺料斗,通过采用液压杆带动下料组件便于对电极糊下料,并能够控制加电极糊的量;在料斗上设置矩形框增大料斗的储存空间,解决了现有的对电极糊下料的量控制不均,电极糊袋空间对电极糊的储存有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电极糊下料的掺料斗,包括底座和料斗,所述底座一表面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一表面与料斗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底座一表面固定有第一挡板;所述底座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挡板;所述底座一表面开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料斗的出料口对齐;所述第一挡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挡板一表面开有两个第一导孔;所述第二挡板一表面固定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挡板一表面开有两个第二导孔;
所述料斗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一下料组件;所述第一液压杆另一端与第一下料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液压杆伸出或收缩带动第一下料组件沿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所述料斗内壁滑动连接有第二下料组件;所述第二液压杆另一端与第二下料组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液压杆伸出或收缩带动第二下料组件沿水平方向做往复直线运动,当所述第一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伸出时,所述第一下料组件与第二下料组件上的隔板相互靠近直至关闭,当所述第一液压杆与第二液压杆收缩时,所述第一下料组件与第二下料组件上的隔板相互远离;所述料斗一表面滑动连接有矩形框,所述矩形框用于增大料斗的整体储存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一表面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一内壁开有四个第三导孔;所述矩形槽一内壁固定有四根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为微型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另一端与矩形框一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伸出或收缩带动矩形框上升或下降,当所述伸缩杆伸出时,所述矩形框上升,从而使料斗的整体储存空间增大;所述料斗一相对表面均开有矩形孔;所述料斗一相对内壁均开有滑槽,所述滑槽同时也贯穿矩形孔的相对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下料组件包括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对隔板进行限位;所述限位板一表面固定有两根第一导柱;所述第一导柱周侧面与第一导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限位板另一表面固定有隔板,所述第一下料组件上的隔板用于配合第二下料组件上的隔板将电极糊在料斗中隔开;所述隔板一表面与矩形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隔板一相对表面均开有滑块;所述滑块一表面与滑槽内壁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下料组件结构特征与第一下料组件结构特征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框一表面固定有四根第二导柱;所述第二导柱周侧面与第三导孔内壁滑动配合;所述矩形框一表面与矩形槽内壁滑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嘉明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嘉明碳素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4096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粉碎机进料斗防漏料装置
- 下一篇:智能垃圾资源化处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