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线路的LED灯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9179.8 | 申请日: | 2018-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4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黄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富迪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45/50 | 分类号: | H05B4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3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线路 led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回路线路的LED灯带,所述第一RGB灯珠D1的R、G、B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RGB灯珠D2的R、G、B芯片并联,所述第三RGB灯珠D3的R、G、B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RGB灯珠D4的R、G、B芯片并联,所述RGB灯珠D4的R、G、B芯片的负极通过导线与RGB灯珠D5的R、G、B芯片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RGB灯珠D5的R、G、B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RGB灯珠D6的R、G、B芯片并联,所述RGB灯珠D6的R、G、B芯片的负极分别与RGB灯珠D60的R、G、B芯片的正极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保证一米灯带上的同一光色灯珠有某一颗异常时另外灯珠均能正常发光点亮,大大的提升产品良品直通率,适应性更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灯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带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回路线路的LED灯带。
背景技术
现有的RGB-LED灯带是指把LED灯珠与贴片电阻组装在带状的FPC(柔性线路板)或PCB硬板上,RGB线路板双面覆优质PI层,半米对接成一米或者一米为一个体,在前端焊四根并联线接在用胶料包住的四根芯线上,然后进行二次包胶等工艺,加外接RGB专用控制器电源输出一电源正极与三根RGB负极线,进行RGB光色转换点亮,因为各类问题,现市面上RGB-LED灯带全采用单回线路,单回路线路指第一颗RGB灯珠的R/G/B芯片的三个正极接控制器的正极然后负极接第二颗灯珠的R/G/B灯珠的正极,N个RGB灯珠串接后,末端的一颗RGB灯珠负极分别接控制电源的RGB负端,这中串接方式会存在其中一颗芯片的失效导致一整米的同色灯珠无法点亮,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回路线路的LED灯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回路线路的LED 灯带,包括整流桥和第三RGB灯珠D3,所述整流桥的引脚1和引脚3通过导线分别与火线L和零线N电性连接,所述整流桥的引脚2和引脚4通过导线分别与RGB控制器的IC1芯片的引脚5和引脚8电性连接,RGB控制器的所述 IC1芯片引脚至4V+通过导线与第一RGB灯珠D1的R、G、B芯片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第一RGB灯珠D1的R、G、B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第二RGB灯珠D2 的R、G、B芯片并联,所述第三RGB灯珠D3的R、G、B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 RGB灯珠D4的R、G、B芯片并联,所述第二RGB灯珠D2的R、G、B芯片的负极分别通与第三RGB灯珠D3的R、G、B芯片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RGB灯珠 D4的R、G、B芯片的负极通过导线与RGB灯珠D5的R、G、B芯片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RGB灯珠D5的R、G、B芯片通过导线分别与RGB灯珠D6的R、G、 B芯片并联,所述RGB灯珠D6的R、G、B芯片的负极分别与RGB灯珠D60的 R、G、B芯片的正极电性连接,所述D60的R、G、B芯片的负极分别与RGB控制器的IC1芯片的R/G/B输出控制脚至R/G/B控制输出线1、2、3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RGB灯珠D2的R、G、B芯片的负极与第三RGB灯珠D3 的R、G、B芯片的正极之间分别串联有电阻R1、电阻G1、电阻B1。
优选的,所述RGB灯珠D6的R、G、B芯片的负极与RGB灯珠D60的R、G、 B芯片的正极之间分别串联有电阻R6、电阻G6、电阻B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颗的RGB灯珠的R/G/B芯片与第二颗的RGB灯珠的同色芯片并联连接,这种新型的连接方式会在其中任一单颗光色的芯片失效的情况下,保证一米灯带上的同一光色灯珠有某一颗异常时另外灯珠均能正常发光点亮,大大的提升产品良品直通率,适应性更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灯带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富迪照明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富迪照明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91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