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6172.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0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希栓;张奇;董兰起;袁静;贺伯君;楼剑;马延红;曹滨斌;张向辉;贺茂石;陈宝阔;王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1/00 | 分类号: | F01D11/00;F01D25/00;F01D25/16;F01D25/2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韩新城 |
地址: | 300402 天津市北辰区京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支撑轴承 本实用新型 侧支撑轴 透平转子 排汽口 透平机 排汽 汽缸 单机功率 辅助装置 机封装置 机械密封 机组安全 进汽接口 壳体末端 排汽接口 汽封装置 稳定运行 侧轴承 零泄漏 泄漏点 最大化 机组 配合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轴而安装在壳体中的透平转子,在所述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机封装置,在所轴上固定有所述的透平转子,进汽接口位于支撑轴承侧的壳体上,排汽接口位于壳体末端。本实用新型采用单侧轴承布置,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减少泄漏点。排汽口设置在汽缸尾部,使排汽口最大化,大大提高单机功率。采用机械密封取代原传统机组上的汽封装置,配合相应的辅助装置,使工质实现零泄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透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透平机组的轴的前后分别布置轴承1、汽封2,由于传统系统采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为防止进汽侧高压蒸汽漏到环境中和排汽侧空所漏进透平内(排汽侧压力通常低于大气压)采用迷宫密封。这种形式在传统的汽水循环系统中已经非常成熟,但如果应用于有机工质循环中,这种汽封形式会造成工质的泄漏,提高运行成本并带来安全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透平机来说最有效的提高单机功率的措施是增加排汽口。传统的透平机由于结构形式的原因增加排汽口的条件有限。如果应用于有机工质循环系统中,很难适应单机大功率的要求。
现有透平机主要是在汽水循环的基础上开发的,很难直接应用于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的发电系统中,另外也有其他的一些动力机,如螺杆膨胀机、径流透平机等,由于其自身结构原因,很难适应大功率的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开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应用于ORC系统的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特别是应用于有机工质朗肯循环发电系统中的透平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单侧支撑轴向排汽透平机,包括壳体以及通过轴而安装在壳体中的透平转子,在所述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承,所述支撑轴承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机封装置,在所轴上固定有所述的透平转子,进汽接口位于支撑轴承侧的壳体上,排汽接口位于壳体末端。
所述壳体为圆台状结构,所述进汽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并近所述支撑轴承。
所述排汽接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尾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单侧轴承布置,在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同时,减少泄漏点。排汽口设置在汽缸尾部,使排汽口最大化,大大提高单机功率。采用机械密封取代原传统机组上的汽封装置,配合相应的辅助装置,使工质实现零泄漏。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透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侧支撑轴向透平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侧支撑轴向透平机100,包括壳体7以及通过轴6而安装在壳体中的透平转子8,在所述在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支撑轴承3,所述支撑轴承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机封装置4,在所轴上固定有所述的透平转子,进汽接口5位于支撑轴承侧的壳体上,排汽接口9位于壳体末端。
其中,所述壳体7为圆台状结构,所述进汽接口5位于所述壳体7的侧壁上并近所述支撑轴承3。
其中,所述排汽接口9位于所述壳体7的尾部,即壳体的大直径部端侧面上,而非壳体的侧壁上,即排汽接口9设置在透平机的汽缸尾部,从而可以使排汽口最大化,大大提高单机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节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61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叶轮零件中心孔应力集中的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变径堵盖的涡轮增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