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转雷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6113.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45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7 |
发明(设计)人: | 许则富;李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 |
主分类号: | F42C21/00 | 分类号: | F42C21/00 |
代理公司: | 昆明今威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53115 | 代理人: | 赛晓刚 |
地址: | 650051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装 搭扣 端头 本实用新型 半圆形箍 锁紧螺杆 定位片 固定片 箍带 匚形 分体式结构 连接固定 拼装组合 转动部位 螺纹孔 障碍物 铰接 绕过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转雷工装,所述转雷工装包括半圆形箍带A(1)、半圆形箍带B(4)和锁紧螺杆(2),其中箍带B(4)一侧端头设有第一搭扣(7),另一侧端头设有匚形固定片(6),箍带A(1)一侧端头设有第二搭扣(5),另一侧端头设有定位片(8),第一搭扣(7)与第二搭扣(5)相铰接,匚形固定片(6)和定位片(8)上均设有螺纹孔通过锁紧螺杆(2)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转雷工装为分体式结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绕过障碍物拼装组合成一体;使用时,可分步安装到产品的转动部位进行雷位角度的旋转,适用性强,结构合理,制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力产品引信陆上通过试验工装辅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转雷工装。
背景技术
在某型产品引信陆上通过试验过程中,根据试验技术大纲要求,需将产品转动至6个不同雷位角度来进行非触发引信测试。这样就需要一种转动工具来完成产品不同雷位角度的转动。
传统几种常用的转雷位角度的方法有:(1)借助吊车,用吊带来实现产品雷位角度的转动。这种方法虽然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但所得到的雷位角度精度低,不能快速精准的转动至所要求的测试雷位,每次都需反复调整多次后才能满足要求。(2)采用整体抱箍式的转雷工装。这种转雷工装,虽然转动雷位角度精准可控,但该工装的使用具有局限性,只能扣装在产品壳体的导向条,假若导向条被障碍物遮挡,该转雷工装就无法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如果能发明一种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结构轻巧的产品转动工装是非常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在于解决传统转雷工装所存在的诸多不足,研制一种适用性强、应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结构轻巧的产品便携式转雷工装,满足待测产品雷位角度的旋转需求,为产品配套工装辅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转雷工装,所述转雷工装包括半圆形箍带 A 1、半圆形箍带B 4和锁紧螺杆2,其中箍带B 4一侧端头设有第一搭扣7,另一侧端头设有匚形固定片6,箍带A 1一侧端头设有第二搭扣5,另一侧端头设有定位片8,第一搭扣7与第二搭扣5相铰接,匚形固定片6和定位片8上均设有螺纹孔通过锁紧螺杆2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箍带A 1和箍带B 4的圆周外表面上焊接一条宽4~6mm、厚5~8mm的加强箍筋10。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杆2压紧端的结构采用具有“自定心”功能的球头结构,保证锁紧螺杆2与箍带A 1的被压面始终保持接触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箍带A 1和箍带B 4的圆周内表面上粘贴有橡胶垫3。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螺杆2与箍带B 4端头匚形固定片6上的螺纹孔构成具有“自锁”功能的螺纹副,保证两箍带紧固后,不易松脱。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搭扣7、匚形固定片6、第二搭扣5和定位片8两侧均设有三角形挡板9。
进一步地,所述箍带A 1和箍带B 4均采用40mm宽、2mm厚的不锈钢带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所述转雷工装包括箍带A 1、锁紧螺杆2、橡胶垫3及箍带 B 4。所述的箍带A1、箍带B 4是采用40mm宽、2mm厚的不锈钢带焊接而成;箍带B 4一侧端头设有第一搭扣7,另一侧端头设有匚形固定片6,箍带A 1一侧端头设有第二搭扣5,另一侧端头设有定位片8,第一搭扣7与第二搭扣5相铰接,匚形固定片6和定位片8上均设有螺纹孔通过锁紧螺杆2连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转雷工装为分体式结构,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绕过障碍物拼装组合成一体;使用时,可分步安装到产品的转动部位进行雷位角度的旋转。为了提高箍带的结构强度,在所述的箍带的圆周外表面上焊接一条8mm宽、6mm厚的加强箍筋;为增大新型工装与产品表面产生的摩擦转动力矩更易转动产品,在所述的箍带圆周内表面上,特意粘贴两条橡胶垫3增大摩擦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七五0试验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61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打标式塑料接线盒
- 下一篇:基于轴向不耦合的水下切缝药包爆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