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内部的分体式高容量控制盒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5470.8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0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发明(设计)人: | 周海杰;沈渊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连耀忠;杨锴 |
地址: | 316000 浙江省舟山市经***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极 负极回路 控制盒 动力蓄电池 回路控制 电动汽车 分体式 高容量 设计开发周期 本实用新型 充电电源 独立分离 独立设置 回路模块 集中设置 整车开发 重新设计 新车 元器件 维护 更新 开发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内部的分体式高容量控制盒,不仅将正极回路模块、负极回路模块各自的元器件分别集中设置为一体,形成独立的装置,而且将正极回路与负极回路独立分离,形成独立的正极回路控制盒、负极回路控制盒,分别用于连接充电电源与动力蓄电池。将动力蓄电池、正极回路控制盒、负极回路控制盒独立设置,针对于新车的整车开发,只需要重新设计不适用的正极回路控制盒或负极回路控制盒,缩短设计开发周期,降低设计开发成本;维护时,也仅需要更新出现故障的正极回路控制盒或负极回路控制盒即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控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内部的分体式高容量控制盒。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驱动能量的唯一来源是动力蓄电池,高容量控制盒就是对高压电路用电的安全进行控制和保护。高容量控制盒的主要元器件包括高压直流继电器、熔断器、铜排连接和高低压线束等,部分高容量控制盒还包括霍尔传感器、预充电阻、分流器等。
现有技术中,通常将主正继电器、主正熔断器、一般还有加热继电器、加热熔断器,甚至还有将快充继电器和快充熔断器集成于动力蓄电池内,这些元器件散乱的排布于动力蓄电池,会降低动力蓄电池空间利用率、增加安装难度。
但是由于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的整车电气原理不同、结构布置不同、控制策略的不同,进而每个动力蓄电池或高容量控制盒都是定制品,通常无法设计出通用的结构与主要元器件的适配。进而,针对不同型号的电动汽车,即使高容量控制盒采用的元器件相同,但仍然需要进行整体结构的重新设计,增加设计开发成本。
对于整车的维护,集成一体的动力蓄电池与高容量控制盒在需要更新的时候,则只能整个更换,增加维护成本,不利于整车产品的市场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正极回路模块、负极回路模块各自的元器件分别集中设置为一体,且正极回路与负极回路独立分离的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内部的分体式高容量控制盒。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内部的分体式高容量控制盒,包括分装在两个独立盒体内的正极回路模块、负极回路模块,形成正极回路控制盒、负极回路控制盒;正极回路控制盒设置高压输出正极接口、电池正极接口,负极回路控制盒设置高压输出负极接口、电池负极接口。
作为优选,正极回路控制盒包括第一上盖、第一底座、预充继电器、总正继电器、预充电阻、第一低压通讯插座,预充继电器、总正继电器、预充电阻、第一低压通讯插座均设置于第一底座上;其中,预充继电器、总正继电器、预充电阻设置于第一上盖覆盖的范围内,第一低压通讯插座设置于第一上盖覆盖的范围外。
作为优选,第一低压通讯插座设置于第一底座的中部靠近边沿的位置,第一上盖对应开设有横向凹进的第一让位缺口,第一低压通讯插座设置于第一让位缺口内。
作为优选,预充继电器、总正继电器分别设置于第一底座的两端,预充电阻设置于预充继电器、总正继电器之间;其中,预充继电器、总正继电器的顶端高于第一底座,预充电阻埋设于第一底座;总正继电器的两个接线柱分别连接第一铜排连接片、第二铜排连接片,第一铜排连接片、第二铜排连接片的一端连接于总正继电器的顶面,另一端分别弯折下沉至贴近第一底座。
作为优选,第一铜排连接片对应电池正极接口,第二铜排连接片对应高压输出正极接口,第一铜排连接片、第二铜排连接片分别延伸至第一底座两端靠近边沿的位置。
作为优选,负极回路控制盒包括第二上盖、第二底座、加热继电器、主负继电器、熔断器、第二低压通讯插座,加热继电器、主负继电器、熔断器、第二低压通讯插座均设置于第二底座上;其中,加热继电器、主负继电器、熔断器设置于第二上盖覆盖的范围内,第二低压通讯插座设置于第二上盖覆盖的范围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宏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54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制氧机专用充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电池组反接保护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