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4718.9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5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允;刘书丽;范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昌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H3/22 | 分类号: | H01H3/22;H01H3/32;H01H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华夏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68 | 代理人: | 王玉梅 |
地址: | 46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换 端头 导电环片 电线圈 固定杆 自动转换开关电器 触头转换装置 磁性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 外接导线 磁铁块 导电环 电触头 中轴线 底座 绝缘层 电磁发生装置 空间占用 中轴连接 导线口 接线槽 板相 触头 穿出 中轴 转动 配合 平行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转换装置,解决了多触头空间占用率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外壳内的一端设有转换端头,转换端头的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中轴线与转换端头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上转动设有磁性驱动装置,磁性驱动装置的下部设有磁铁块,磁铁块与电磁发生装置的电线圈相配合,电线圈至少包括有两个;外壳上设有用于电线圈外接导线的接线槽;转换端头的另一侧通过导电环片I与转换中轴连接;转换中轴的另一侧通过导电环片II与转换底座的导电环板相配合,导电环片II上设有至少两对电触头,相邻的电触头之间设有绝缘层I;转换底座的另一侧设在外壳内的另一端,导电环板上的外接导线头穿出外壳的导线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触头转换装置是自动转换开关电器中一个重要的部件机构,现有的触头转换装置是由两个线圈进行控制的,当主线圈得电时,线圈吸合主动铁芯带动连杆将动触头转换到常用电源;当备用线圈得电时,线圈吸合备用动铁芯带动连杆将动触头转换到备用电源,从而达到触头在常用电源与备用电源之间的转换。
然而这种触头转换装置需要进行多种电源转换时,由于触头的增多,会导致触头占用的空间变大;而且主动铁芯运行到最下位置时,也不易回到初始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多触头空间占用率较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转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转换开关电器的触头转换装置,包括外壳,外壳内的一端设有转换端头,转换端头的设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中轴线与转换端头的中轴线平行;固定杆上转动设有磁性驱动装置,磁性驱动装置的下部设有磁铁块,磁铁块与电磁发生装置的电线圈相配合,电线圈至少包括有两个;外壳上设有用于电线圈外接导线的接线槽;转换端头的另一侧通过导电环片I与转换中轴连接;转换中轴的另一侧通过导电环片II与转换底座的导电环板相配合,导电环片II上设有至少两对电触头,相邻的电触头之间设有绝缘层I;转换底座的另一侧设在外壳内的另一端,导电环板上的外接导线头穿出外壳的导线口。
所述固定杆位于转换端头的侧面上的边缘区域。
所述转换底座上设有支架,支架的另一端延伸至固定杆的上方,支架通过弹簧II与磁性驱动装置连接。
所述磁性驱动装置包括套设在固定杆上的套环,套环的上部与弹簧II连接,套环的下部通过绳索与磁铁块连接。
所述套环上设有钩环,弹簧II通过钩环与套环可拆卸连接。
所述电磁发生装置包括左右对应的两个侧板,电线圈从上到下交错设在两个侧板上。
所述电触头的数量为电线圈的两倍,每一对的电触头互相关于导电环片II的中轴线对称。
所述电触头包括固定设在导电环片II内侧的触头盒,触头盒的底部设有弹簧I,弹簧I的另一端与弧形触头连接,弧形触头的下部对称设有两个挡板,挡板与触头盒的内壁滑动接触。
所述导电环板的内侧设有对称设有两个与弧形触头相配合的触头槽(602)。
所述相邻的触头槽之间设有绝缘层II。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交错设置的电线圈与磁性驱动装置的磁铁块配合,电线圈断电后,磁铁块在电磁发生装置内做往复运动,当另一个电线圈通电后,便于磁铁块的吸附,避免了同一侧设置的电线圈对磁铁块造成影响;把电触头集成在导电环片II上,减小了多个电触头的空间占用率;通过支架上的弹簧II对固定杆提供一个拉力,保证了电线圈断电后,固定杆回归原位,便于下个步骤的进行。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昌学院,未经许昌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471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表层吸附防脱按套
- 下一篇:一种防止误触的自动电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