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3773.6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20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詹扬春;鞠尔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扬春 |
主分类号: | F28D20/00 | 分类号: | F28D20/00 |
代理公司: | 32322 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学文 |
地址: | 116086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壳体 焊接 夹层板 储冷 流体出口管 流体入口管 蛇形管 储热 储热一体化 贯通连接 固定板 制冷管 底部中央位置 顶部中央位置 内腔填充 热介质层 双重功能 资源成本 螺栓 低谷电 加热管 连接板 内侧壁 右侧壁 左侧壁 储能 内腔 热管 加热 体内 出口 | ||
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夹层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夹层板之间焊接有连接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左侧焊接有流体入口管,所述流体入口管与所述夹层板相贯通连接,所述流体入口管的底部焊接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底部焊接有流体出口管,所述流体出口管与所述夹层板相贯通连接,所述流体出口管与所述蛇形管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壳体的左侧壁顶部焊接制冷管入口,所述壳体的底部中央位置焊接有制冷管出口,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央位置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夹层板的内腔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顶部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固定连接,所述夹层板的内腔填充有固体冷/热介质层。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设置了储冷储热双重功能的设计,能实现夏季的储冷和冬季的储热的作用,能充分利用低谷电进行储能,节省了一定的资源成本,同时储冷和储热的效果较好,加热或是降冷的效果明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冷储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电按照使用的时间分为峰电,平电和谷电。为了平衡电网,移峰填谷,鼓励使用谷电,所以谷电的价格比正常电价低很多。目前,利用低谷电储热技术已很成熟,有固体储热,液体储热,固液混合储热等方式。
现有技术当中的储冷/储热装置,一般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有效的实现储冷储热的双重的效果,且制冷或储热的效果也较差,同时在成本上也消耗较大,因此亟需研发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不能同时实现夏季的储冷和冬季的储热的作用,同时储冷和储热的效果较差等特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安装有夹层板,所述壳体与所述夹层板之间焊接有连接板,所述壳体的顶部左侧焊接有流体入口管,所述流体入口管与所述夹层板相贯通连接,所述流体入口管的底部焊接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右侧壁底部焊接有流体出口管,所述流体出口管与所述夹层板相贯通连接,所述流体出口管与所述蛇形管的底端相焊接,所述壳体的左侧壁顶部焊接制冷管入口,所述壳体的底部中央位置焊接有制冷管出口,所述壳体的顶部中央位置焊接有固定板,所述夹层板的内腔安装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顶部与固定板通过螺栓相固定连接,所述夹层板的内腔填充有固体冷/热介质层。
优选的,所述加热管插接于蛇形管的中部。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外壁包裹有保暖层。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底部四角焊接有固定脚杯。
优选的,所述壳体与所述夹层板之间形成制冷腔,所述制冷腔的中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制冷管,所述制冷管入口与所述制冷管出口均与制冷管相贯通连接,所述制冷腔的内腔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储冷储热一体化装置,设置了储冷储热双重功能的设计,能实现夏季的储冷和冬季的储热的作用,能充分利用低谷电进行储能,节省了一定的资源成本,同时储冷和储热的效果较好,加热或是降冷的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内腔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夹层板、3固定脚杯、4流体入口管、5制冷管入口、6蛇形管、7流体出口管、8制冷管出口、9固定板、10加热管、11制冷腔、12固体冷/热介质层、13保暖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扬春,未经詹扬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37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薄液汽两相流导热管结构
- 下一篇:一种高效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