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强迫振动测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32177.6 | 申请日: | 2018-12-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7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 发明(设计)人: | 吴浩博;陈增顺;董莉莉;王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9/06 | 分类号: | G01M9/06 |
| 代理公司: | 重庆乐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1 | 代理人: | 刘佳 |
| 地址: | 40007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幅度 振动频率 风压 激光位移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 信号发生器 测压装置 建筑模型 强迫振动 响应关系 响应试验 振动特性 气弹 直线电机驱动器 风洞试验装置 风力传感器 试验装置 直线电机 耦合 安装座 比对 基板 校正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强迫振动测压装置,应用在风洞试验装置领域,包括建筑模型、安装座、基板、直线电机、直线电机驱动器、信号发生器和激光位移传感器。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多次不同的电信号,产生多组不同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并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测得实际发生在建筑模型上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然后将多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与风力传感器实时测得的风压值进行耦合比对,则可得出气弹振动特性与风压之间的响应关系,实现在风致响应试验之前,完成整个试验装置的气弹振动特性与风压之间的响应关系的校正,以提高后续的风致响应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洞试验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迫振动测压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设计时风致响应是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已有的气弹-测压试验装置可以测量横风作用下建筑结构气弹的振动特性与风压的大小,用以研究气弹振动特性、风压与风流场、风力大小等风力因素的关系。但是,却鲜有直接研究振动特性与风压大小之间关系的试验装置,而研究气弹振动特性与风压关系的意义在于,可以在试验风作用于建筑模型进行风致响应模拟试验之前,便对建筑模型完成风致响应的精准度进行校正,具体可以校正建筑模型的振动幅度、振动频率与风压大小的关系,只有在保证整个试验装置的气弹振动特性与风压之间的响应关系正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进行后续的风致响应试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强迫振动测压装置,可以自由调控建筑模型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用于在风致响应试验之前,完成整个试验装置的气弹振动特性与风压之间的响应关系的校正,以提高后续的风致响应试验的准确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强迫振动测压装置,包括建筑模型、安装座、基板、直线电机、直线电机驱动器、信号发生器和激光位移传感器;所述基板水平固定设置,基板中央垂直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在水平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呈圆弧形;所述安装座通过一根转轴可转动设置于基板的安装孔内,且其水平方向上的左右两侧呈与安装孔型面相契合匹配的圆弧形;所述转轴的中轴线位于水平面上,且该中轴线与基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中轴线M垂直相交;所述安装座及安装孔左右两侧的圆弧形的圆心均在转轴的轴心处;所述建筑模型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分别连接设置于安装座的上下侧并关于中轴线M对称,其中上侧的建筑模型的左右两侧设有风力传感器,下侧的建筑模型的端部通过一个铰支座与直线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直线电机与直线电机驱动器、信号发生器顺次有线电连接,信号发生器用以产生不同的频率、波形和输出电平电信号并传递给直线电机驱动器,进而控制直线电机的输出轴的往返伸出幅度和伸缩频率;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垂直下侧的建筑模型的左/右侧设置。
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基板下侧的立柱;所述立柱上沿竖向开设有滑槽;所述激光位移传感器可滑移设置在滑槽内并通过压紧螺栓定位。
优选的,所述风力传感器在上侧的建筑模型高度方向上均布设有多个。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与安装孔相契合匹配的圆弧形面之间的距离为1~3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信号发生器输入多次不同的电信号,产生多组不同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并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测得实际发生在建筑模型上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然后将多组振动幅度和振动频率与风力传感器实时测得的风压值进行耦合比对,则可得出气弹振动特性与风压之间的响应关系,实现在风致响应试验之前,完成整个试验装置的气弹振动特性与风压之间的响应关系的校正,以提高后续的风致响应试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未经重庆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217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风洞旋转模型气动力的装置
- 下一篇:海洋脐带缆涡激振动试验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