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澄清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1953.0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8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玉;田一;尹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浓缩 沉淀区 伞形板 隔板 机械澄清池 沉淀池 传动轴 搅拌桨 进水管 澄清效率 电机连接 搅拌效果 导流板 集水槽 交界处 排空管 投药管 电机 穿过 | ||
一种机械澄清池,包括进水管、集水槽、导流板、电机、伞形板、投药管、排空管、沉淀池和搅拌桨,进水管安装在伞形板的一侧,伞形板内部设有隔板,隔板将沉淀池分为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和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内部设有搅拌块,搅拌块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穿过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与电机连接,在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与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交界处设有搅拌桨,提高搅拌效果,增强澄清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的过滤器,具体涉及一种机械澄清池。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机械搅拌澄清池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机械搅拌的澄清效果不理想,促使泥沙循环不完善,不能快速的使水中的固体杂质与已形成的泥渣接触絮凝反应,同时,通过混凝所形成的絮体较轻,不易下沉,难以通过沉淀从水中分离出去。由于浊度低,水中胶体杂质很少,凝聚碰撞的机会很少,而且投药也要人工进行投药,十分的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械澄清池,能够解决机械搅拌的澄清效果不理想,促使泥沙循环不完善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澄清池,包括进水管、集水槽、导流板、电机、伞形板、投药管、排空管、沉淀池和搅拌桨,进水管安装在伞形板的一侧,伞形板内部设有隔板,隔板将沉淀池分为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和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所述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内部设有搅拌块,搅拌块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穿过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与电机连接,在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与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交界处设有搅拌桨;
所述伞形板外部设有分离室,分离室内部设有泥渣浓缩室,泥渣浓缩室内部设有中部排泥管,中部排泥管伸出分离室与集泥池连通;
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内部设有导流板,在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上设有第二投药管,第二投药管与加药控制中心连通,加药控制中心与第一投药管连通,第一投药管通过弯管插入分离室并接近伞形板表面。
优选方案中,所述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上设有取样管。
优选方案中,所述传动轴上设有整流板。
优选方案中,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底部设有伞形排水帽,伞形排水帽底部形成空腔,空腔上连接有排空管,排空管与集泥池连通。
优选方案中,隔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配水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机械澄清池,包括进水管、集水槽、导流板、电机、伞形板、投药管、排空管、沉淀池和搅拌桨,在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内部设有搅拌块,能提高搅拌效果,增强凝聚碰撞,在第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和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上设有投药管,投药管与加药控制中心连通,能同时对污水进行投药,方便简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结构示意图
图中:机械间1;第一投药管2;集水槽3;辐射集水槽4;电磁排泥阀5;中部排泥管6;泥渣浓缩室7;第一污泥浓缩沉淀区8;搅拌块9;伞形排水帽10;排空管11;集泥池12;分离室13;进水管14;出水管15;导流板16;取样管17;电机18;第二投药管19;加药控制中心20;第二污泥浓缩沉淀区21;整流板22;搅拌桨23;伞形板24;隔板 25;传动轴26。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1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钨矿提炼时生产废水处理用固液分离池
- 下一篇:一种水体絮凝净化处理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