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31939.0 | 申请日: | 2018-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37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5 |
发明(设计)人: | 高东东;刘思宇;吴勇;韦娅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补给 湿地生态系统 地下水 本实用新型 水处理系统 污水处理规模 地下水环境 饮用水生产 城市内河 大小调整 工艺规模 供水水源 供水压力 加注系统 人工回灌 人工湿地 湿地公园 湿地景观 湿地生态 脱氮除磷 应用地点 应用地区 有机结合 有效缓解 地下水资源 保护区 沉淀池 开采井 絮凝池 絮凝剂 原水 泵站 淤泥 水池 科学研究 河水 调控 修建 娱乐 维护 教育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水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提升泵站、絮凝剂加注系统、絮凝池、沉淀池、人工湿地、入渗池、开采井和淤泥脱水池,本实用新型脱氮除磷效果好,工艺简单、处理费用低;可根据应用地点的实际情况及污水处理规模大小调整工艺规模;操作易于调控,维护简单;持续开采状态下,系统对周边地下水环境影响小;将湿地生态保护区与地下水资源人工补给有机结合,建立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系统,既改善城市内河绵远河水环境,又增加了供水水源,可有效缓解应用地区的供水压力;可结合湿地公园修建,兼具湿地景观娱乐,地下水人工回灌,饮用水生产,公众教育以及科学研究的功能,各个功能之间相辅相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质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自1990s年代以来,我国地下水开采量以2.5×109m3/a的速度递增,造成的地下水超量开采问题愈来愈突出,同时,由于水资源管理不善等问题,国内地表水体污染事件密集爆发,城市应急供水体系亟需完善,在此背景下,水资源调蓄战略迫切实现由传统单一以地表水调蓄为主的方式向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蓄方式的转型。近年来,发达国家为解决城市供水水资源紧缺问题,调节和缓解公共供水紧张局面,水资源调蓄方法实现了由传统修建地表水库储备水资源向利用地下含水层储水构造建立地下水“水银行”的转型。欧洲供水联合会(EUREAU)的12个成员国以及美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开展了钻孔补给含水层的恢复(ASR)工程,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费谨,1982)。我国对于地下水人工补给的相关研究相对起步较晚,最初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为解决城市地面沉降问题。近年来,伴随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的推进,及与之相关的与北京市地下水回灌系列工程的展开,北京市水文队在北京西郊西黄村地区开展了利用废砂石坑进行人工补给地下水的试验,并利用首都钢铁公司大口径井进行了管井注入地下水回灌试验等研究(张虎成等,2004),人工湿地系统通过模拟天然湿地的结构与功能,可以根据人为需求设计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使经处理的原水水质得到改善,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作用与生态化处理(刘强等,2008)。人工湿地将水质处理与环境生态有机结合,既使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又构建生态景观、美化环境,兼顾了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黄锦楼等,2013)。生态河道—湿地—人工回灌系统的建设,不但可以改善城市水环境,而且可以治理将天然河道河水改善成具有供水价值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水源,为城市供水提供重要的生态用水水源,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当今世界许多城市把生态保护区与地下水资源人工补给有机结合,既美化了城市环境,又保障了城市安全供水。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与供水系统可为城市安全供水提供有效的应对方案,并带动中国地下水人工补给项目的广泛实施,该系统致力于产、学、研有效结合,可建成科研与公众教育的基地,该设计先进的人造湿地生态系统处理补给水源,引进自动监测仪器全方位监测水质变化,防范任何污染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湿地生态系统的地下水人工补给水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湿地生态系统,包括原水提升泵站、絮凝剂加注系统、絮凝池、沉淀池、人工湿地、入渗池、开采井和淤泥脱水池,所述原水提升泵站接入水源或自然水源,所述原水提升泵站输出原水至所述絮凝池,所述絮凝池设置所述絮凝剂加注系统,所述絮凝池出水输出至所述沉淀池,所述沉淀池设置所述淤泥脱水池,所述沉淀池输出水至所述人工湿地,所述人工湿地的出水输出至入渗池,所述入渗池输出水至开采井,所述开采井输出水至自来水厂。
进一步,还设置有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监测点包括场地进水水质监测,沉淀池出水监测、场地人工湿地运行监测、场地地下水入渗池水质监测部分。
优选的,所述絮凝池为穿孔旋流型,絮凝池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进出水口上下错开形成紊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省环科院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319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处理分散型污水的一体化稳定塘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