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7442.1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8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麟;潘国威;杨富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兴亮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床 调节装置 外壳套 基床 本实用新型 浮床本体 生态修复 污染水体 齿条板 套环 设置调节装置 对称设置 高度调节 内部设置 水位变化 固定钩 钢绳 水体 体内 贯穿 外部 延伸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浮床,包括基床,所述基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钩,所述基床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调节装置,两个调节装置的顶部通过浮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套,所述外壳套的内部设置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顶端贯穿外壳套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表面套设有钢绳。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装置,面对不同时节不同情况的水位变化时,可根据水体不同深度,将浮床本体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限定,从而保证了浮床在不同深度的水体内均可实现作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对浮床的保护性较高,提高了浮床的适用范围,便于进行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岛,又称人工浮床、生态浮床等,它以水生植物为主体,运用无土栽培技术原理,以高分子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应用物种间共生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生态位和营养生态位,从而建立高效人工生态系统,用以削减水体中的污染负荷,它能使水体透明度大幅度提高,同时水质指标也得到有效的改善,特别是对藻类有很好的抑制效果,生态浮岛对水质净化最主要的功效是利用植物的根系吸收水中的富营养化物质,例如总磷、氨氮、有机物等,使得水体的营养得到转移,减轻水体由于封闭或自循环不足带来的水体腥臭、富营养化现象。
目前,这些置于水体上的生态浮床基本都是固定在某个区域,采用四周向水下打桩或是直接用绳子拴在岸边,这对于水位水量基本无变化的水体是可行的,但对于一些水位变化明显的区域,如连接水岸、溢流坝等水体区域,就会存在一定问题,面对不同时节不同情况的水位变化,固定式的生态浮床设计已明显难以满足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浮床,可根据水体的深度变化而改变浮床高度,提高了浮床的适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浮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浮床,包括基床,所述基床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钩,所述基床的顶部对称设置有调节装置,两个调节装置的顶部通过浮床本体固定连接,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外壳套,所述外壳套的内部设置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的顶端贯穿外壳套且延伸至其外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的表面套设有钢绳,所述外壳套内壁左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两个固定板之间通过限位纵杆固定连接,所述齿条板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套环,所述限位套环与限位纵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外壳套右侧且对应齿条板的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正面设置有与齿条板相适配的传动齿轮,所述连接板背面且位于传动齿轮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驱动转轴,所述驱动转轴的前端贯穿连接板且延伸至其外部,所述驱动转轴表面且对应传动齿轮的位置固定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驱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外壳套的底部与基床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钢绳远离连接块的一端与浮床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基床顶部的左右两侧均通过活动转轴活动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远离活动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钉。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远离限位纵杆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靠近外壳套内壁的一侧与外壳套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环的内壁上设置有钢珠,所述钢珠靠近限位纵杆的一侧与限位纵杆相互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调节装置,面对不同时节不同情况的水位变化时,可根据水体不同深度,将浮床本体的位置进行高度调节限定,从而保证了浮床在不同深度的水体内均可实现作用,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对浮床的保护性较高,提高了浮床的适用范围,便于进行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74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