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二次作业的台车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5662.0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97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赵峰峰;靳应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太原晋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0 | 代理人: | 王瑞玲 |
地址: | 03003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层平台 护栏 台车 底板 盾构隧道 上层平台 顶层 支腿 本实用新型 垂直设置 中层 上层 盾构隧道工程 施工技术领域 隧道掌子面 对称设置 机动性能 水平设置 锁紧插销 移动车轮 可开合 门字型 防坠 爬梯 锁死 垂直 保证 安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二次作业的台车,解决了盾构隧道内缺乏具备机动性能及全方位防坠保护护栏设备的问题,包括前后两个对称设置的门字型台车支腿,台车支腿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车轮,台车支腿上部设置有中层平台,中层平台上部设置有上层平台,中层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中层底板,中层底板四周连接有垂直设置的中层护栏,上层平台包括顶层底板和顶层护栏,顶层护栏在垂直于隧道掌子面的两侧平面分别设置有上层门,上层门下部到中层平台间垂直设置有第二爬梯。本实用新型的亮点在于中层平台和上层平台均具有可开合门的护栏,人员进入后将门关闭并通过锁紧插销锁死后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盾构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二次作业的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盾构技术的日益成熟,隧道、地铁等施工作业领域大量引入盾构施工法。盾构机在隧道内一次施工完成后,为保证工程质量常需要对已完成的管片进行修补及二次手工嵌缝等作业。考虑到隧道的特殊结构,在施工时常借助作业平台或常规台车进行隧道中上部位置的作业。但搭设的作业平台由于缺乏行走装置,使得需要频繁移位的工作繁琐不便;普通台车尽管能够移动但车身笨重且台车上部的操作空间层次感不明显,无法覆盖盾构隧道内的各接触点。更重要的是,普通台车缺乏必备的安全防坠落保护结构,使得作业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盾构隧道内缺乏具备机动性能以及全方位防坠防护护栏设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二次作业的台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用于盾构隧道二次作业的台车,包括前后两个对称设置的门字型台车支腿,台车支腿底部均设置有移动车轮,台车支腿上部设置有中层平台,中层平台上部设置有上层平台,台车支腿与中层平台间垂直设置有第一爬梯,中层平台包括水平设置的中层底板,中层底板四周连接有垂直设置的中层护栏,中层护栏包括中层左护栏和中层右护栏,中层左护栏端部设置有能够向外侧展开的活动护栏和活动踏板,中层右护栏在平行于掌子面的一侧平面设置有中层门,上层平台包括顶层底板和顶层护栏,顶层护栏在垂直于隧道掌子面的两侧平面分别设置有上层门,上层门下部到中层平台间垂直设置有第二爬梯。
进一步的,中层底板底部与台车支腿间设置有底板斜撑。
进一步的,中层门处于关闭状态时与第一爬梯处于同一垂线上。
进一步的,顶层护栏的高度低于通风管底部标高且二者的差值范围为500~800m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利用刚性较强且重量较轻的方钢制成,易于加工且实用性强,既有助于台车移动,又能给作业人员提供受力稳定的作业平台;利用本实用新型进行施工作业时,通过将移动车轮锁止后可将台车停靠稳固。本实用新型的亮点在于中层平台和上层平台的护栏上均设置有能够开合的防护门,人员进入后通过将门关闭并锁紧从而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上层门、中层门关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上层门、中层门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中标号:1-顶层护栏,2-顶层底板,3-中层门,4-中层右护栏,5-中层底板,6-底板斜撑,7-第一爬梯,8-台车支腿,9-活动踏板,10-活动护栏,11-中层左护栏,12-移动车轮,13-上层门,14-第二爬梯,15-加固杆,16-槽钢轨道,17-通风管,18-管片。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56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