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3623.7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943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齐林;张蓓雯;李鑫;王一莹;张欣欣;王鸿飞;贾奋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蒙商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4 | 代理人: | 黄明凯 |
地址: | 20007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简支梁 梁体 张拉 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 波纹管 钢绞线 梁面 波纹管端部 连续设置 施工过程 施工位置 相邻梁体 体内部 侧边 多跨 施工 现浇 铺设 占据 转换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包括若干连续设置的梁体,梁体通过侧边相互连接,每个梁体顶面的两侧边各设置有一凹槽,其中一个凹槽上设置有千斤顶,梁体内部设置有波纹管,波纹管内设置有钢绞线,千斤顶与波纹管端部的钢绞线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避免张拉过程占据相邻梁体的施工位置,实现将逐跨现浇的预应力简支梁施工过程转换成多跨同时施工,提高了预应力简支梁的铺设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工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梁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梁体施工中,需要对简支梁梁体的梁面进行张拉处理,使得梁体的内部结构、应力分布、内部强度达到施工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的张拉方式是将千斤顶3设置在梁体1的腹板中部,通过千斤顶3对梁体1内设置在波纹管2中的钢绞线进行张拉,且在张拉过程中千斤顶会占据至少1米的空间。因此,下一段梁体的施工必须等待前一段梁张拉完,且拆除千斤顶后再进行施工,极大地影响了施工进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该结构通过在梁体顶面的侧边设置一凹槽和千斤顶,使得张拉过程不必占据下一段梁体的施工位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包括若干连续设置的梁体,所述梁体通过侧边相互连接,每个所述梁体顶面的两侧边各设置有一凹槽,其中一个所述凹槽上设置有千斤顶,所述梁体内部设置有波纹管,所述波纹管内设置有钢绞线,所述千斤顶与所述波纹管端部的钢绞线连接。
所述梁体的两侧边设置有加厚的腹板,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腹板上。
所述凹槽包括设置在上部的连接面和下部的支撑面,所述波纹管与所述千斤顶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连接面上。
所述连接面相对于垂直面倾斜设置,所述连接面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波纹管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支撑面水平设置。
所述凹槽的尺寸与所述千斤顶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避免张拉过程占据相邻梁体的施工位置,实现将逐跨现浇的预应力简支梁施工过程转换成多跨同时施工,提高了预应力简支梁的铺设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工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梁体张拉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2,图中各标记分别为:梁体1、波纹管2、千斤顶3、凹槽4、连接面5、支撑面6。
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通过在梁体1顶面的侧边设置有一凹槽4和千斤顶3,使得张拉过程不必占据下一段梁体1的施工位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简支梁梁面张拉的结构包括若干连续设置的梁体1,梁体1通过侧边相互连接,每个梁体1顶面的两侧边各设置有一凹槽4,其中一个凹槽4上设置有千斤顶3,梁体1内部设置有波纹管2,波纹管2内设置有钢绞线(未在图中示出),千斤顶3与波纹管2端部的钢绞线连接。将千斤顶3设置在梁体1顶面侧边的位置,使得梁体1的两个侧空间得到释放,使得多个相邻的梁体1能够连续铺设。千斤顶3通过对波纹管2内的钢绞线施加作用力实现了对梁体1的张拉效果。在张拉完成后将千斤顶3拆除,在对上述的凹槽4进行水泥浇筑,使得梁体1结构完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36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