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双供液管和导气细管的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20450.3 | 申请日: | 2018-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58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段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商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5B4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徐金生 |
地址: | 300134***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入口集管 微通道蒸发器 挡板 主集管 汇流集管 供液管 导气 细管 本实用新型 出口集管 横向分布 排气管 上空腔 双流程 下空腔 分液 空腔 换热效果 换热性能 间隔设置 两相流动 有效缓解 单向阀 微通道 扁管 内气 液管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具有双供液管和导气细管的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汇流集管和主集管;所述汇流集管和主集管相对的一侧通过多根横向分布的扁管相连通;所述主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程挡板,分程挡板将所述主集管分成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两个空腔;入口集管内设置有分液挡板,分液挡板将所述入口集管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两个空腔;入口集管的上空腔与上供液管相连通,所述入口集管的下空腔与下供液管相连通;出口集管的右侧上部通过单向阀与排气管相连通;汇流集管的顶部通过导气细管与排气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可有效缓解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相互干扰的问题,提高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保证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具有双供液管和导气细管的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多为套管式蒸发器、管壳式蒸发器、翅片式蒸发器等类型,这些类型的蒸发器均存在制冷剂充注量大、加工耗材量大、换热效率低等缺点。
而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凝器已得到广泛应用,具有综合成本低、高效节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被推广应用到空调制冷领域。
但是,对于制冷系统中的微通道蒸发器来说,其具有的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相互干扰,其中,气化的制冷剂容易阻碍液体制冷剂流动,从而容易影响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造成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性能不稳定,进而影响了整个制冷系统的制冷性能和稳定性。
此外,微通道蒸发器存在供液不均匀、制冷剂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下部扁管的技术问题,从而严重影响了换热效果,甚至导致微通道换热器作为蒸发器在工作时,存在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
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其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剂在入口集管中的分配均匀性,改善制冷剂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对应的下部扁管的局面,提高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供液不均匀、制冷剂由于重力作用聚集在入口集管下部及下部扁管、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影响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效果,尤其是第二流程内气体量较大,严重降低了第二流程的有效换热面积的技术问题,而提供具有双供液管和导气细管的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可以提高液体制冷剂供液均匀性,同时可以提高入口集管上部制冷剂流速及流量,进而提高微通道蒸发器第一流程各扁管液体制冷剂流速、流量及均匀性,同时液体进入第二流程扁管的微通道内,可以增大第二流程内制冷剂流量,提高制冷剂第二流程内供液均匀性,充分利用微通道蒸发器的第二流程的换热面积,充分利用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面积,增强换热,从而提高微通道蒸发器换热效率,保证微通道蒸发器的换热性能,有利于广泛地应用,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具有双供液管和导气细管的双流程微通道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右间隔设置的、中空的汇流集管和主集管;
所述汇流集管和主集管相对的一侧通过多根横向分布的扁管相连通;
所述主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程挡板,所述分程挡板将所述主集管分成入口集管和出口集管两个空腔,所述入口集管位于出口集管的下方;
所述入口集管内设置有横向分布的分液挡板,所述分液挡板将所述入口集管分成上空腔和下空腔两个空腔;
所述入口集管的上空腔与上供液管相连通,所述入口集管的下空腔与下供液管相连通;
所述出口集管的右侧上部通过一个单向阀与一根排气管相连通;
所述汇流集管的顶部通过一根导气细管与所述排气管相连通。
其中,所述汇流集管和主集管垂直设置且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扁管为扁平管,所述扁管内具有多条微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商业大学,未经天津商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204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