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腰梁锁定支护桩的桩锚支护技术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7579.9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28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何腊平;龙照;孙志虎;郭志元;刘博怀;李军鹏;魏永孝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74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李振瑞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护桩 挡墙 锁定 锚杆 腰梁 本实用新型 桩锚支护 锚具 预留 并排设置 传力路径 上端固定 直接传递 侧壁 肥槽 锚定 支模 相抵 穿过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腰梁锁定支护桩的桩锚支护技术,包括多根支护桩,多根所述支护桩并排设置,多根所述支护桩上均设有多个预留锁定孔,多根所述支护桩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根梁冠,所述梁冠的一侧设有挡墙,所述挡墙与梁冠相抵接触,所述支护桩靠近挡墙的一侧设有锚杆,所述支护桩远离挡墙的一侧侧壁上设有锚具,所述锚杆的一端穿过预留锁定孔并通过锚具与支护桩锚定。本实用新型不需要设置腰梁,而是直接将锚杆设置于支护桩上,锁定力直接传递至支护桩上,传力路径简单明了,节省了肥槽空间,节约了造价,也可以实现单边支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腰梁锁定支护桩的桩锚支护技术。
背景技术
传统的桩锚支护结构中,锚索位置设置在每两根支护桩之间,锚索不直接与支护桩接触,锚索的锁定力是通过钢腰梁传递给支护桩的,因此多了一个钢腰梁的传力路径。钢腰梁主要带来3个问题:
1、钢腰梁桩锚支护结构的传力路径为锚索→锚具→钢腰梁→支护桩。钢腰梁与支护桩间隙导致锚索受力不均匀,支护桩定位偏差及垂直度偏差导致坑壁起伏较大,致使型钢腰梁与支护桩通常有很大间隙,一般的做法是钢腰梁与支护桩间隙处叠放钢垫块。实践证明这一环节难以控制施工质量,形成质量通病。同时一旦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磕碰钢腰梁,经常使得腰梁失效,则给基坑带来风险;
2、钢腰梁本身有一定高度,占用基坑的肥槽空间,肥槽需要因此而增加。肥槽增加后,基坑土方量也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也给基坑回填时造成了很多障碍,不便施工,回填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3、由于有钢腰梁占据空间,这样的桩锚体系,不能实现基坑中结构施工的单边支模。
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无腰梁锁定支护桩的桩锚支护技术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腰梁与支护桩连接技术中的腰梁占用基坑肥槽空间,造成基坑回填不好施工、增加了支护造价的问题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无腰梁锁定支护桩的桩锚支护技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腰梁锁定支护桩的桩锚支护技术,包括多根支护桩,多根所述支护桩并排设置,多根所述支护桩上均设有多个预留锁定孔,多根所述支护桩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同一根梁冠,所述梁冠的一侧设有挡墙,所述挡墙与梁冠相抵接触,所述支护桩靠近挡墙的一侧设有锚杆,所述支护桩远离挡墙的一侧侧壁上设有锚具,所述锚杆的一端穿过预留锁定孔并通过锚具与支护桩锚定。
优选地,所述预留锁定孔为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锚具包括竖板和倾斜板,所述竖板的上端与倾斜板的上端呈一定夹角固定连接,所述竖板的下端与倾斜板的下端之间通过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锚杆贯穿竖板和倾斜板设置,所述倾斜板与锚杆呈垂直设置,所述倾斜板远离竖板的一端设有螺纹块,所述螺纹块与锚杆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块与倾斜板之间设有垫圈。
优选地,所述支护桩和梁冠均为混凝土浇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无腰梁锁定技术,不需要设置腰梁,而是直接将锚杆设置于支护桩上,锁定力直接传递至支护桩上,传力路径简单明了,节省了肥槽空间,节约了造价,也可以实现单边支模;其实施的关键,是将预留锁定孔的位置定位好,这个只需要精细化施工即可实现。
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少肥槽空间,节约造价,且为基坑内结构体的单边支模施工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无腰梁锁定支护桩的桩锚支护技术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甘肃中建市政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75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