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电表用检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7158.6 | 申请日: | 2018-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090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8 |
发明(设计)人: | 卢思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伟泰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2 | 分类号: | G01R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电表 检测 结构 | ||
一种智能电表用检测结构,包括环形基座,所述环形基座中间位置开圆形孔,并在开孔位置安装有红外透镜,而在环形基座的外缘设置有环状凸阶,而在所述环状凸阶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座,并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检测装置进行卡接或者扣接;而所述红外透镜在上壳体内侧热压在上壳体上,并在红外透镜与上壳体的热压贴合面上设置有贴合稳定层,所述贴合稳定层包括一层金属纤维网面,并在该金属纤维网面的内侧面上贴有一圈环径为3~5mm的石墨烯膜层。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加工方便,装配容易,且能有效防腐抗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电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松脱的智能电表用检测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电表作为智能电网的智能终端,除了具备传统电能表基本用电量的计量功能以外,还具有双向多种费率计量功能、用户端控制功能、多种数据传输模式的双向数据通信功能、防窃电功能等智能化的功能以适应智能电网和新能源的使用。
在现有技术中,智能电表的表壳包括底壳和扣合于其上的上壳、模块盖盒和端盖,其中,为了方便数据读取,在很多智能电表上设置有用于与检测装置对接以读取电表数据的对应结构,该结构通常为红外透镜,该红外透镜通过两个胶柱插入吸附铁圈的两个孔位后热压固定,而检测装置上通过磁结构与吸附铁圈实现磁力吸附,一方面磁力吸附方式稳定性差,容易在读取数据时候检测装置容易因为外力而脱落,另外,吸附铁圈在热烫后易起胶丝残留,清理困难,同时也容易破坏内部结构,影响产品性能稳定性的下降,在产品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易脱落现象,造成产品功能性异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表用检测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智能电表用检测结构,该检测结构设置于智能电表上壳体上,包括环形基座,所述环形基座中间位置开圆形孔,并在开孔位置安装有红外透镜,而在环形基座的外缘设置有环状凸阶,而在所述环状凸阶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座,并通过所述连接座与检测装置进行卡接或者扣接;而所述红外透镜在上壳体内侧热压在上壳体上,并在红外透镜与上壳体的热压贴合面上设置有贴合稳定层,所述贴合稳定层包括一层金属纤维网面,并在该金属纤维网面的内侧面上贴有一圈环径为3~5mm的石墨烯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座内侧设置有旋转卡接扣,同时在对应的检测装置的端部设置有与旋转卡接扣相对设置的卡接头对其进行卡接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内侧在对应圆形孔的位置的外缘设置有环形凹阶,而在红外透镜外缘设置有与该环形凹阶尺寸一致的环边,该环边贴合环形凹阶的部分为热压贴合面,而所述贴合稳定层则成型在该热压贴合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石墨烯层的单原子或者双原子石墨烯层。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纤维网面的厚度为0.2~0.3mm,且该金属纤维网面的网孔孔径为1.5~2mm。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减少了吸附铁圈的使用,并在对应位置设置凸阶,在凸阶外侧通过卡接件或者扣接件进行检测装置的连接,区别于磁性吸附的不稳定性,这种物理连接结构能有效提高连接稳定性,快速精确的对产品进行检测,保证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同时,由于减少了吸附铁圈的使用,在红外透镜的内侧通过贴合稳定层进行热压定型,减少了胶丝残留,提升了连接部位及产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电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检测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细节示意图。
其中:1、上壳体;2、环状凸阶;3、红外透镜;4、贴合稳定层;5、限位扣;6、石墨烯层;7、金属纤维网面。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伟泰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伟泰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71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束绑型血管夹
- 下一篇:一种汽车天窗用升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