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腔内刺激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6512.3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4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2 |
发明(设计)人: | 兰月;徐光青;林拓;李婉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1/36 | 分类号: | A61N1/36;A61N1/05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吞咽 障碍 刺激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腔内刺激电极,包括用于经鼻腔或口腔插入患者的导管,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具有安装在所述导管主体上或周围的至少一个刺激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刺激电极被配置为可接收可变电流以对所述患者的口咽部施加电刺激;及用于控制所述刺激电极开关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腔内吞咽关键肌进行直接无创刺激神经肌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地保证放置位置的准确性及对腔内吞咽肌的刺激准确有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刺激电极。
背景技术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多伴有吞咽相关肌肉收缩无力。神经肌肉电刺是用来治疗吞咽障碍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神经肌肉电刺激仪主要由电刺激器、电流输出导线和刺激电极组成。治疗时首先需要把刺激电极与特定吞咽肌群紧密接触,然后将电刺激器产生的特定电流通过电流输出导线输送到刺激电极,直接刺激与电极接触的吞咽肌群,从而达到提高相应肌肉功能的目的。因此,刺激电极是把电刺激器产生的电源作用于目标肌群的关键。
目前现有的用于吞咽障碍治疗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为表面刺激电极或针形刺激电极。表面刺激电极虽然使用方便,但仅能贴在皮肤表面比如口颜面及下颌皮肤表面对口腔及舌骨上下群肌肉进行刺激,而不能贴在口咽腔及食道内肌肉表面,无法对吞咽深部肌群进行直接刺激;而针形刺激电极需要插入刺激肌肉内,患者难以接受,对操作者要求也高,一旦插入的深度或者进针部位不准确,很可能导致刺激不到目标肌肉,且针形刺激电极接触到的肌纤维少,刺激效果相对欠佳。此外,每个刺激电极与一根电流输出导线连接,当对多个部位同时进行刺激时,容易因为电流输出导线多或者导线缠绕而出错。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对腔内吞咽关键肌进行直接无创刺激神经肌肉电刺激电极。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性对舌根、咽部及食道上括约肌这三个部位中的一处或多处同时进行刺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腔内刺激电极,包括导管,该导管用于经鼻腔或口腔插入患者,所述导管包括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具有安装在所述导管主体上或周围的至少一个刺激电极,所述至少一个刺激电极被配置为可接收可变电流以对所述患者的口咽部施加电刺激;以及开关装置,所述开关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刺激电极。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一个刺激电极包括刺激电极一和刺激电极二,所述刺激电极一和所述刺激电极二构成为一对刺激电极用于对患者的舌根部、咽部或食道上括约肌之一进行刺激。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至少一对刺激电极包括分别对舌根部、咽部和食道上括约肌进行刺激的三对刺激电极;所述开关装置配置为可选择的接通所述三对刺激电极中的一对或者多对。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一对舌根部刺激电极包括舌根部刺激电极一和舌根部刺激电极二,所述一对咽部刺激电极包括咽部刺激电极一和咽部刺激电极二,所述一对食道上括约肌刺激电极包括食道上括约肌刺激电极一和食道上括约肌刺激电极二;所述刺激电极一与所述刺激电极二之间的距离为1cm;所述舌根部刺激电极二与所述咽部刺激电极一之间的距离为3cm;所述咽部刺激电极二与所述食道上括约肌刺激电极一之间的距离为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一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腔内刺激电极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管主体上的球囊和球囊充气接口,所述球囊充气接口用于为所述球囊充气;充气后的所述球囊可与食道壁紧密接触,防止在刺激过程中所述导管移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球囊设置在靠近所述导管主体一端处,所述球囊充气接接口设置在靠近所述导管主体另一端处;所述球囊与所述刺激电极二的距离为2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优化,所述一种用于治疗吞咽障碍的腔内刺激电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管上的刻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一人民医院、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65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脑中风患者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普外科护理用组合式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