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复合地基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16006.4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29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4 |
| 发明(设计)人: | 郭全元;肖旺;钟仕兴;陈孝义;顾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5/4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花管 注浆孔 复合地基结构 裂隙 土颗粒 筏板 桩帽 铺设 本实用新型 化学稳定性 地基表面 顶部设置 防水性能 水泥砂浆 结合体 孔隙比 水泥土 敞口 加筋 凝胶 土体 压注 岩土 注浆 埋设 填充 地基 松散 地板 路基 体内 占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包括均埋设于地基内的若干钢花管以及铺设于地基表面的筏板,所述钢花管的底部为敞口,所述钢花管的顶部设置桩帽,所述桩帽位于所述筏板正下方,于所述筏板上铺设地板,且每一所述钢花管上均设置有注浆孔。钢花管水泥土加筋桩采用钢花管注浆,利用钢花管向岩土体内注入具有一定凝胶时间的浆液,钢花管上预设有注浆孔,通过注浆孔向周围土体压注水泥砂浆,注入的浆液在压力作用下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等方式排出土颗粒间裂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并占据土颗粒间的空间,使路基孔隙比减少,强度提高,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颗粒或裂隙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和化学稳定性好的结合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基加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运营车站站台路基由于所处位置的特殊性,人工高填方土构成,站台填筑采用夯填土,调配填料主要含有强风化泥质砂岩,由于早期排水管水流大量喷出,加上排水沟倒流,大量表水渗入路基填土内,浸泡、软化路基填土,泥质砂岩逐渐风化,同时填土中的细颗粒填料被带走,导致站台产生明显下沉变形现象。另外建设施工时站台填土压实不足,实际运营使用中保洁清洗水流的不均匀下渗,加剧填土路基产生大量不均匀沉降。既有运营车站站台路基上铺设的大理石板对沉降很敏感,路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站台面铺设的大理石板凹陷、错台,影响站台的正常使用,为保证路基工程沉降和承载力满足要求,常需采取复合地基加固措施。
现有运营铁路车站站台由于人多及铁路运营不间歇性特征,地基处理十分困难,传统地基加固的方式主要有水泥土搅拌桩和旋喷桩等,水泥土搅拌桩不适用于用于高填方路基,旋喷桩适应性较广,但是有较大的浆液污染,对环境影响大,不适合既有高速铁路车站加固。
强风化砂岩的风化变软是站台沉降的主要因素,从这个主要因素出发,注浆加固改良填土的密实度,通过浆液包裹强风化砂岩减少进一步风化的可能性是整治的关键。
因此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高速铁路车站站台不均匀沉降,提出一种钢花管水泥土加筋桩桩筏复合地基结构,该项技术适用于既有运营铁路高填方车站站台路基加固,又能满足稳定和沉降要求,同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符合环保要求,为铁路安全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提供了一种复合地基结构,该结构适用于既有运营铁路高填方车站站台路基加固,又能满足稳定和沉降要求,同时具有施工工艺简单、符合环保要求,为铁路安全正常运营提供保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地基结构,包括均埋设于地基内的若干钢花管以及铺设于地基表面的筏板,所述钢花管的底部为敞口,所述钢花管的顶部设置桩帽,所述桩帽位于所述筏板正下方,于所述筏板上铺设地板,且每一所述钢花管上均设置有注浆孔。
作为优选,所述桩帽上设有碎石垫层,所述碎石垫层上设有筏板。
作为优选,所述碎石垫层中夹铺一层土工格栅。
作为优选,各所述钢花管沿地基阵列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钢花管竖直设置,且沿竖直方向每一所述钢花管上均分布有多个所述注浆孔。
作为优选,沿地基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筏板,各所述筏板依次间隔排列,且相邻的两个所述筏板之间形成伸缩缝。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缝内填充沥青麻筋或沥青杉木板。
作为优选,所述钢花管间的间距为1~4m。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院集团广州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60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