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采用十字型肋板加强的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4751.5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63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肖红庆;陈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C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9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十字型 肋板 侧板 方钢管 方钢管混凝土柱 混凝土 焊缝焊接 焊缝 开孔 钢管混凝土柱 本实用新型 浇筑混凝土 材料性能 承载能力 防止结构 钢管管壁 接触位置 抗震性能 内部设置 内表面 握裹力 有效地 失稳 套箍 钢管 贯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采用十字型肋板加强的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它包含方钢管、十字型肋板、混凝土、第一焊缝和第二焊缝;所述的方钢管由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接触位置由第一焊缝焊接成整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表面设有十字型肋板,十字型肋板与方钢管之间通过第二焊缝焊接成一体,十字型肋板上依次设有均匀分布且贯穿的开孔,方钢管内部浇筑混凝土。该钢管混凝土柱内部设置了十字型肋板,有效地克服了方钢管套箍能力弱的缺点,使材料性能充分发挥,防止结构过早失稳,提高了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十字型肋板上设置开孔开,增强了钢管管壁和混凝土的共同作用,提高了钢管对混凝土的握裹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柱,具体为一种采用十字型肋板加强的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属于建筑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管混凝土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高效的组合构件,是由钢管和钢管内的混凝土组成,受力过程中钢管和混凝土各自发挥自身受力特点,互为补充。钢管可以提高对内部混凝土的约束作用,混凝土在外侧钢管的侧向约束下较好的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使混凝土更好的发挥其抗压性能。同时钢管可作为混凝土的永久模板,使得混凝土在灌注时少了模板支撑的费用,兼具一般钢结构施工高效的特点,经济效益显著,符合绿色建筑与建筑工业化的理念。
研究成果表明,圆形截面中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果较好,但是圆形截面柱与梁的连接节点设计复杂且不便于施工;而方钢管混凝土柱截面规整,连接节点设计简单易于施工,因此方钢管混凝土柱应用日益广泛。
但是方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效应并不显著,因为在方钢管混凝土柱中,角部区域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较强而方钢管四边的中间区域对混凝土的约束能力弱,所以应该对方钢管混凝土柱采取一定的构造措施进行加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十字型肋板加强的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采用十字型肋板加强的新型方钢管混凝土柱,它包含方钢管、十字型肋板、混凝土、开孔、第一焊缝和第二焊缝;所述的方钢管由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构成,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接触位置由第一焊缝焊接成整体,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内表面设有十字型肋板,十字型肋板与方钢管之间通过第二焊缝焊接成一体,十字型肋板由竖板、第一横板、第二横板和第三焊缝构成,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分别与竖板通过第三焊缝焊接成一体,竖板上设有两列均匀分布且贯穿的开孔,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上设有一列均匀分布且贯穿的开孔,方钢管内部浇筑混凝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结构尺寸完全相同,采用钢板弯折90°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十字型肋板总共设有4条,位于方钢管截面的水平、竖直中轴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十字型肋板与方钢管接触位置的两侧均设有第二焊缝,确保整体的稳固性和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十字型肋板的高度小于方钢管宽度的三分之一,且十字型肋板的高度大于方钢管宽度的四分之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位于竖板的中上部的两侧且呈左右对称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与竖板接触位置的两侧均设有第三焊缝,确保整体的稳固性和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的方钢管、十字型肋板的表面均涂抹耐腐蚀涂层,以提高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47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