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液分离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12184.X | 申请日: | 2018-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010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 发明(设计)人: | 卢春喜;周闻;鄂承林;王康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B01D45/06 | 分类号: | B01D45/06;B01D45/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 地址: | 10224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臂 进料管 旋流分离装置 本实用新型 气液分离器 液分离器 导流筒 集气腔 集液腔 壳体 密实 气液分离效率 密封连接件 气液混合液 窜气现象 高效分离 加工方便 密封连接 倾斜设置 不透气 长周期 出料端 处理量 分界处 密封件 出料 堵头 进气 内圈 气液 外壁 压降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液分离器,该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和旋流分离装置,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集气腔和集液腔,集液腔和集气腔的分界处设置有密封连接件,旋流分离装置包括导流筒、进料管和旋流臂簇,导流筒的外壁与密封件的内圈密封连接,进料管的出料端的端部设置有堵头,进料管的出料端倾斜设置有至少一个旋流臂。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气液分离器,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旋流臂的进气分布均匀且连接密实不透气,减少了不同旋流臂之间的窜气现象,且可持续通入气液混合液,压降小、处理量大、气液分离效率高,能满足气液高效分离的长周期运行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能源和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气液分离器广泛应用于能源和化工领域,如天然气运输、深海油气液分离、化工厂的气液分离等。常见的气液分离器有以下几种:填料式的分离器、单个旋风分离器、组合旋风分离器等。
然而,现有的气液分离器存在以下问题:常规填料式的分离器多数只能应用于常温常压,不适用于高温高压,且在进行气液分离过程中,需要对填料进行清洗或反吹等间歇性操作,因此在一个生产周期中,进料口的加料是不可持续的,不能满足气液分离长周期运行的要求;单个旋风分离器克服了填料型分离器受限于高温高压和不可持续进料的缺陷,但是其处理量小,不能达到大处理量的要求;组合旋风分离器是由多组单旋风分离器并联而成,虽然克服了单旋风分离器处理量小的缺陷,但是其进气分布不均匀,各旋风分离器之间窜气明显,组合后分离效率显著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用以解决目前气液分离器的气液分离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壳体和旋流分离装置,所述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集气腔和集液腔,所述集液腔和所述集气腔上分别设置有出液口和出气口,所述壳体的顶端、底端或侧壁上设置有混合料进孔;所述集液腔和所述集气腔的分界处设置有密封连接件,所述密封连接件将所述集液腔和所述集气腔隔开,所述密封连接件包括内圈和外圈,所述密封连接件的外圈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旋流分离装置包括导流筒、进料管和旋流臂,所述导流筒的两端开口,所述导流筒的外壁与所述密封连接件的内圈密封连接;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固定于所述混合料进孔,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的端部设置有堵头,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组旋流臂簇,所述旋流臂簇包括至少一个旋流臂,所述旋流臂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管的内腔相连通,所述旋流臂的出料口穿过所述导流筒。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导流筒的形状为圆柱形或锥形;所述旋流臂的进料口与所述进料管的外壁相切;进一步地,所述旋流臂的出料端可长可短,最优选的方案是所述旋流臂的出料口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切,当所述旋流臂的出料端短时,所述旋流臂的出料口伸出所述进料管但比所述旋流臂的出料口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切的最佳位置短一截,当所述旋流臂的出料端长时,所述旋流臂的出料口伸出其出料口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切的最佳位置、并向外延长一截但始终位于近所述壳体的内壁内。
优选地,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水平或向下倾斜0至45度。
优选地,所述混合料进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顶端,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自上而下穿过所述混合料进孔、露出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的端口。
优选地,所述混合料进孔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底端,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自下而上穿过所述混合料进孔、露出所述进料管的进料端的端口。
优选地,所述旋流臂簇的多个旋流臂沿所述进料管的水平截面周向均匀布置。
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多组旋流臂簇,多组所述旋流臂簇从上自下依次向下倾斜设置所述进料管的出料端。
优选地,所述导流筒的底端设置有气流挡边,所述气流挡边朝向所述壳体的内壁倾斜,所述导流筒与所述气流挡边的密封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21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