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1606.1 | 申请日: | 2018-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41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天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天玉 |
主分类号: | A61B17/135 | 分类号: | A61B17/13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赵芳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止血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板,用于肱动脉止血器,涉及医疗止血设备的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血器的基板设计不符合生理特征而降低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的技术问题。该基板形成用于放置肘关节的容纳部(1)及其一种肱动脉止血器,包括所述基板、在所述基板上连接多个以对称方式设置的固定带(2)和在所述基板上设置的压迫气囊带(3)。实用新型用以增加基板的使用功能,满足人们对基板使用的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止血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板及肱动脉止血器。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心脏学的发展,临床介入疗法已经迅速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人体的股动脉、肱动脉和桡动脉是介入诊疗必行的途径。尤其是在心内科介入手术中,因为桡动脉血管细或畸形,不能进行手术,继而改用肱动脉。肱动脉因其血管直径粗大,易于手术操作,但其弊端为血管位置深,行走于肱二头肌腱内侧,术后压迫时常因粗大的肱二头肌腱阻挡不易压迫止血,常导致术后上肢出血导致肢体疼痛,严重的因肌筋膜综合征可致上肢致残。而现在市面存在的血管压迫器主要是桡动脉压迫器,其设计不适合用于肱动脉,固不能很好的止血。
传统方式的肱动脉术后止血是:以传统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法。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肱动脉压迫止血器”其公开号“CN 205322416U”。
本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传统的方式会出现:一是纱布绷带加压包扎法比较费时,术后拔管耗时长;二是病人舒适度较低;三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2.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止血器的基板结构设计将肘关节放置在基板上,使肘关节成为支撑点,其结构设计不符合生理特征,并且降低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
3.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止血器,所采用的基板固定性不稳定,会引发不易止血的情况出现。
4.现有技术中的肱动脉止血器,在止血时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存在安全隐患。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板和肱动脉止血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止血器的基板设计不符合生理特征而降低病人在止血时的舒适度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板,用于肱动脉止血器,所述基板形成用于放置肘关节的容纳部。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形成为通孔,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肘关节的接触位置相适配。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容纳部形成为凹槽结构,所述容纳部与所述肘关节的接触位置相适配。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沿胳膊的长度方向以与胳膊的适宜弯曲度相适配的方式延伸。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横截面以呈弧形的结构方式设置。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由软质塑料或石膏板制成。
在一个优选或可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基板长边的轴向长度为人体胳膊的三份之一至五分之四。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基板、压迫气囊、充气机构和分别与所述基板连接的压迫气囊带及多个固定带,所述基板为上述的基板;
多个所述固定带位于所述压迫气囊带的两侧以将所述基板固定于胳膊上;
所述压迫气囊与所述压迫气囊带内侧滑动连接以可对所述肱动脉合适位置压迫止血;所述充气机构与所述压迫气囊连接以对其充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天玉,未经王天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16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导管固定魔术贴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口腔科的辅助拔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