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电池组测试的采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10406.4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712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杨良军;余兵;郭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396 | 分类号: | G01R31/396;G01R31/385;G01D2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知融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2 | 代理人: | 路接洲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部件 本实用新型 电池组测试 采样装置 采样头 采样 线束 主机 实验室测试 测试装备 回收利用 实时存储 实时数据 数据功能 一端设置 保护板 采集头 磁吸力 电池包 上位机 短路 夹紧 支撑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电池组测试的采样装置,包括采样主机、采样头以及连接采样头与采样主机的线束;所述的采集头为磁性部件,所述的磁性部件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的线束的一端设置于磁性部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并通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自身的磁吸力夹紧。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普通低速车上保护板没有上位机或者实时存储数据功能的缺陷;解决了现有测试装备容易出现短路的问题,减少了成本,可以回收利用,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同时对于实验室测试及电池包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时数据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试工装,尤其是一种基于电池组测试的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一些低速电动车上采用的都较为普通的保护板,没有上位机或者实时存储数据功能,而在电池包测试过程中,为了更为准确的检测电池电压的实时状况,一般是两种方式:第一种,采用胶粘方式:点胶以及透明胶胶粘;点胶方式,对于电池包内部外观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需要一定的凝固时间,透明胶胶粘方式在电池包温度升高的情况下,容易掉落;而且以上方法不可二次利用,会增加研发成本。第二种,采用鳄鱼夹钳夹方式,此种对于电压采样线路要求较高,同时容易触碰到其他电路,引起短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电池组测试的采样装置,可快速且低成本的进行数据采集。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电池组测试的采样装置,包括采样主机、采样头以及连接采样头与采样主机的线束;所述的采集头为磁性部件,所述的磁性部件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的线束的一端设置于磁性部件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并通过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自身的磁吸力夹紧。
进一步的说,为了防止短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磁性部件外套有盖帽。
再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线束为热电耦线束。
再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所述的采样主机为电压/温度采样仪,所述的线束的一端连接电压/温度采样仪的接线端子。
再进一步的说,本实用新所述的磁性部件为吸铁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普通低速车上保护板没有上位机或者实时存储数据功能的缺陷;解决了现有测试装备容易出现短路的问题,减少了成本,可以回收利用,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同时对于实验室测试及电池包特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时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压/温度采样仪;2、线束;3、吸铁石;4、盖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一种基于电池组测试的采样装置,包括电压/温度采样仪1、线束2;吸铁石3;盖帽4。
线束为热电耦线束,线束的一端连接电压/温度采样仪的接线端子,线束的另一端连接吸铁石。吸铁石由上、下两块,线束通过上、下吸铁石相互之间的磁吸力被加紧。吸铁石上端用盖帽进行防护,防止短路现象发生。
在电池进行充放电过程中,如果需要实时记录电池电压和/或温度,只需要直接将吸铁石吸附在对应的所需测试点上,设置电压/温度采样仪,并进行实时采样即可。充放电结束以后,去除采样装置,下载及绘制所需曲线。
对于温度的采样,只需要将线束的一端合为一股夹于吸铁石中,采样时,将吸铁石吸附在对应的所需测试点上即可;对于电压的采样,需要将线束的一端分为两股,每股分别夹于吸铁石中,采样时,分别将两股线材吸附在电池的正、负极上。
以上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各种举例说明不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构成限制,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说明书后可以对以前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修改或变形,而不背离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车之翼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104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模拟电池管理系统
- 下一篇:自动化锂电池组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