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822007504.2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4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谢湘宁 |
| 地址: | 3120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锅 外锅 密封部 烹饪腔 锅体组件 冷却空间 冷却流体 烹饪器具 容纳腔 本实用新型 可取出 内壁 排出 排汽 外壁 围设 冷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该锅体组件包括外锅和内锅,外锅具有容纳腔,内锅可取出地设置于容纳腔内,内锅具有烹饪腔;密封部,密封部为多个,多个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于外锅和内锅之间,在内锅放置于外锅内的情况下,通过在外锅和内锅之间设置多个密封部,相邻的两个密封部与外锅的内壁和内锅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冷却空间,冷却空间内能够导入冷却流体以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在烹饪腔内的气体排出前,通过冷却流体对烹饪腔进行冷却,这样设置使得烹饪腔内的温度下降,防止排汽过程中出现溢桨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压力锅,在锅盖上一般都设有排汽装置,排汽装置一般有自动与手动两种,在工作结束后,用手触动排汽装置,排汽装置顶开限压阀排锅内蒸汽,自动排汽是用电磁阀触动排汽装置,排汽装置顶开限压阀排锅内蒸汽,这两种排汽装置在烹饪液体食物时,蒸汽在排出过程中会带出锅内的食物,造成排汽过程中出现溢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排汽过程中出现溢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锅体组件,包括:外锅,外锅具有容纳腔;内锅,内锅可取出地设置于容纳腔内,内锅具有烹饪腔;密封部,密封部为多个,多个密封部相间隔地设置于外锅和内锅之间,在内锅放置于外锅内的情况下,相邻的两个密封部与外锅的内壁和内锅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冷却空间,冷却空间内能够导入冷却流体以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
进一步地,多个密封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外锅的内壁相连接,或者,多个密封部中的至少一个与内锅的外壁相连接。
进一步地,多个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部,第一密封部呈环形,第一密封部的外周面与外锅的内壁相配合,第一密封部的内周面与内锅的外壁相配合;第二密封部,第二密封部呈环形,第二密封部与第一密封部在容纳腔的深度方向具有距离,第二密封部的外周面与外锅的内壁相配合,第二密封部的外周面与内锅的外壁相配合,其中,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与外锅的内壁和内锅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冷却空间。
进一步地,外锅具有顶部开口,多个密封部中的至少一个与顶部开口相邻地设置。
进一步地,锅体组件还包括:冷却部,具有存储冷却流体的冷却腔,冷却部能够将冷却流体导入到冷却空间内。
进一步地,冷却部包括:冷却壳体,冷却腔设置在冷却壳体内;驱动部,驱动部设置于容纳腔内,驱动部能够将容纳腔内的冷却流体导入到冷却空间内。
进一步地,外锅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位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之间,冷却部还包括:进液管,进液管的第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进液管的第二端与进液口相连通;出液管,出液管的第一端与容纳腔相连通,出液管的第二端与出液口相连通;其中,驱动部可驱动容纳腔内的冷却流体通过进液管进入冷却空间,再通过出液管导回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进液口和出液口在沿容纳腔的深度方向具有距离,进液口位于出液口的上方。
进一步地,密封部为环形密封圈,环形密封圈由橡胶制成。
进一步地,外锅包括外壳及设置在外壳内的保温层,密封部设置在内锅和保温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组件,锅体组件为上述的锅体组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外锅和内锅之间设置多个密封部,相邻的两个密封部与外锅的内壁和内锅的外壁共同围设形成冷却空间,冷却空间内能够导入冷却流体以降低烹饪腔内的温度,在烹饪腔内的气体排出前,通过冷却流体对烹饪腔进行冷却,这样设置使得烹饪腔内的温度下降,防止排汽过程中出现溢桨现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75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