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2005358.X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16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辛正一;陈桪;李烁;罗越锋;骆志明;胡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D5/00 | 分类号: | D01D5/00 |
代理公司: | 44202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枫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玻璃 电纺纤维 红外加热器 熔体 反光罩 喷头 温度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 工作平台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红外光 温度传感器 堆积成型 喷射熔体 温度保持 反射 加热 纤维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用于放置熔体电纺纤维的导电玻璃、位于所述导电玻璃至少一侧的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导电玻璃上方的喷头、位于所述导电玻璃上方的红外加热器以及用于反射所述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红外光的反光罩;所述喷头往所述导电玻璃上喷射熔体电纺纤维;所述反光罩呈弧形,所述红外加热器位于所述反光罩与所述导电玻璃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通过红外加热器进行加热,再通过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使得导电玻璃和导电玻璃上的熔体电纺纤维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波动,利于纤维堆积成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熔体静电纺丝技术是制造聚合微纳米纤维一种有效方法,原理是通过强电场拉伸聚合物熔体形成喷射流沉积来制造纳米纤维,与目前广泛使用的溶液静电纺丝不同的是,熔体静电纺丝不使用溶剂,没有溶剂挥发且无毒性。另外,熔融的聚合物通常具有高粘度,并且是不导电的,因此纺丝过程中鞭动小,电学性能稳定,可以实现精确3D打印和纤维直写,制备有序排列的逐层堆积的立体纤维支架。
目前,直写打印过程中由于温度场动态变化不均,针头与收集表温差较大,且选用的高分子材料常具有较高的膨胀系数等原因,导致了打印纤维的热应力分布不均,各段纤维产生了不同的收缩量,纤维存在各段粗细不均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能够稳定控制熔体电纺纤维温度的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通过红外加热方式使得纤维在较高温度下凝固,且不产生电场干扰纺丝,有利于纤维的堆积成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通过红外加热方式使得纤维在较高温度下凝固,且不产生电场干扰纺丝,有利于纤维的堆积成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工作平台、位于所述工作平台上用于放置熔体电纺纤维的导电玻璃、位于所述导电玻璃至少一侧的温度传感器、位于所述导电玻璃上方的喷头、位于所述导电玻璃上方的红外加热器以及用于反射所述红外加热器发出的红外光的反光罩;
所述喷头往所述导电玻璃上喷射熔体电纺纤维;
所述反光罩呈弧形,所述红外加热器位于所述反光罩与所述导电玻璃之间。
优选地,所述反光罩呈抛物线状,所述红外加热器位于该抛物线的焦点上。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喷头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反光罩的位置及数量与所述红外加热器的位置及数量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红外温度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导电玻璃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红外加热器和反光罩固定于所述喷头上。
优选地,所述反光罩面向所述红外加热器的一面涂覆有高反射层。
优选地,所述高反射层为镀银层或镀铝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体电纺纤维的温度控制装置,通过红外加热器进行加热,再通过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使得导电玻璃和导电玻璃上的熔体电纺纤维温度保持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波动,利于纤维堆积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20053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