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9941.0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56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高俊泓;章争荣;陈超军;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D26/14 | 分类号: | B21D2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10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材 翻边 本实用新型 导电线圈 管材端部 电磁力 顶端部 中间部 电源系统 多层导电 固定夹具 逐渐减小 充放电 非接触 定型 内壁 匝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待翻边的管材的固定夹具;用于对所述管材翻边的形状定型的凹槽;可非接触地设置在所述管材端部内壁的多层导电线圈,其中,由所述管材的顶端部到中间部,每层所述导电线圈的匝数依次减少;对所述导电线圈进行充放电的电源系统。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对管材产生的电磁力,由管材的顶端部到中间部电磁力逐渐减小,分布更为合理,能够有效避免管材端部在翻边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脉冲成行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
背景技术
电磁脉冲成形是一种利用脉冲磁场的作用力对金属工件进行高速加工的方法。研究表明:材料在脉冲电磁力高速变形的条件下可以获得高于传统冲压加工下的成形性能,能有效地抑制翻边回弹与起皱,所以用电磁脉冲翻边成形可以解决传统翻边的问题。
但是目前电磁成形技术采用常规的线圈对管材端口进行电磁翻边,由于磁场及电磁力的分布不合理,需要多次的放电校形以此来提高精度,翻边质量差,在凸缘处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解决了电磁成型技术对管材翻边的质量差,易出现开裂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包括:
用于固定待翻边的管材的固定夹具;
用于对所述管材翻边的形状定型的凹槽;
可非接触地设置在所述管材端部内壁的多层导电线圈,其中,由所述管材的顶端部到中间部,每层所述导电线圈的匝数依次减少;
对所述导电线圈进行充放电的电源系统。
其中,多层所述导电线圈为一根导线环绕形成的线圈。
其中,多层所述导电线圈为多根导线环绕形成的线圈逐层堆叠形成;
由所述管材的顶端部到中间部,所述电源系统对各层所述导电线圈施加的充放电电压逐层减小。
其中,所述导电线圈的线圈层数不少于5层。
其中,各层所述导电线圈可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并设置于所述管材内壁;
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为直径小于所述管材内径的柱状结构,且外侧壁设置有多层可用于对各层所述导电线圈限位的凹槽。
其中,所述固定部件为绝缘部件。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包括用于固定待翻边的管材的固定夹具、用于对管材翻边的形状定型的凹槽、多层导电线圈以及电源系统,由管材的顶端部到中间部,每层导电线圈的匝数依次减少。可以理解的是每层导电线圈的匝数越多,其对对应位置的管材壁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也就越大,由此可以确定,在导电线圈充放电过程中,管材壁有顶端部待中间部所收到的电磁力逐层减小。相对于目前常规的采用电磁脉冲成型技术对管材进行翻边时,管材的顶端部到中间部电磁力先增大后减小而言;本实用新型中的装置对管材产生的电磁力的分布更为合理,能够有效避免管材端部在翻边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管材翻边的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99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上料冲压机
- 下一篇:一种实现管材翻边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