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塑机进料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99616.4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95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 发明(设计)人: | 何康胜;何土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凯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18 | 分类号: | B29C4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王科 |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本实用新型 注塑机 杂物 进料装置 加料箱 进料口 振动过滤装置 多层过滤 工作效率 毛刷装置 生产环境 震动盘 滑槽 滑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机进料装置,包括:注塑机、注塑机进料口、加料箱、支柱、加料箱进料口、滑槽、滑块、振动过滤装置、毛刷装置、震动盘、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多层过滤,杂物处理效果好,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设备的寿命;本实用新型减少了杂物处理工作,提高了杂物处理的工作效率,保护了生产环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塑机进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塑料加工过程中,原料经过料斗进入到注塑机之前,通常要去除原料中存在的杂物,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但是,现有的料斗没有设置相应的去除杂物的装置,不能除去原料中含有的杂物,使得杂物与原料一同进入注塑机中,而杂物进入到注塑机中,轻则导致产品报废,严重时会导致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全面解决上述问题,尤其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塑机进料装置能够全面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一种注塑机进料装置,包括:注塑机、注塑机进料口和加料箱,所述注塑机进料口位于注塑机上表面,所述加料箱位于注塑机顶端,所述加料箱与注塑机之间设有支柱,所述支柱一端与加料箱下表面焊接,以及支柱另一端与注塑机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加料箱顶端一侧设有加料箱进料口,所述加料箱进料口与加料箱连接,所述加料箱顶端另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与加料箱连接,所述滑槽内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
所述加料箱内部设有振动过滤装置,所述振动过滤装置包括料斗、震动器、拉杆、过滤网底盘、杂物收集罩、吸风装置一,所述料斗为上下开口的锥柱型结构,所述料斗侧壁的顶端与加料箱的内壁连接,所述震动器设置于料斗外壁与料斗连接,所述过滤网底盘设置于料斗底端与料斗活动连接,所述拉杆设置于过滤网底盘顶端,所述拉杆为倒L形结构,所述拉杆的底端与滤网底盘的顶端活动连接,所述拉杆的顶端贯穿加料箱顶端与加料箱顶端活动连接,所述拉杆的顶端还与滑块卡扣连接,所述杂物收集罩设置于过滤网底盘底端与过滤网底盘连接,所述吸风装置一设置于加料箱外侧,所述吸风装置一包括吸风机、吸风管、过滤网、连接管、杂物收集管、底盖,所述吸风机设置于加料箱外侧与加料箱外壁连接,所述吸风管设置于吸风机吸风口与吸风机的吸风口连接,所述过滤网设置于吸风管内与吸风管连接,所述连接管设置于吸风管下端,所述连接管一端上侧与吸风管连接,所述连接管与吸风管相通,所述连接管另一端贯穿加料箱与杂物收集罩的底端连接,所述杂物收集罩与连接管相通,所述杂物收集管设置于连接管下端,所述杂物收集管的上端与连接管一端下侧连接,所述杂物收集管与连接管相通,所述杂物收集管的上端与吸风管的下端相对应,所述底盖设置于杂物收集管下端与杂物收集管活动连接;
所述振动过滤装置的下端设置有毛刷装置,所述毛刷装置包括转轴、毛刷、电机,所述转轴的两端与加料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毛刷套接于转轴外壁与转轴连接,所述电机设置于加料箱外侧与加料箱外壁连接,所述电机的传动端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
所述毛刷装置的下端设置有震动盘,所述震动盘包括震动盘本体、环型导料槽、吸风装置二,所述震动盘本体侧壁的顶端和底端分别与述加料箱的内壁连接,所述环型导料槽设置于震动盘本体的出口处,所述环型导料槽的进料口与震动盘本体的出口连接,所述环型导料槽的出料口与注塑机进料口相对应,所述吸风装置二与吸风装置一相同,所述吸风装置二的连接管的另一端贯穿加料箱与震动盘本体的底端连接,所述吸风装置二的连接管与震动盘本体的内部相通;
所述加料箱的外壁上还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与加料箱连接,所述震动盘本体、吸风装置二、电机、震动器和吸风装置一分别与控制开关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毛刷的外壁与加料箱内壁的距离小于原料的厚度。
上述的有益效果在于,这种设置能够使得每个经过毛刷的原料都能够与毛刷接触,从而提高原料上杂物的清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凯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凯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9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