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9424.3 | 申请日: | 2018-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05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赵时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时碧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陈立荣 |
地址: | 40001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灸条 手柄 筒体 雷火灸 底座 本实用新型 技术效果 木条间隔 手柄内壁 烫伤手部 中空筒状 隔热条 透气孔 病患 灸疗 施灸 托住 热气 容纳 体内 扩散 燃烧 | ||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包括手柄以及用于托住灸条的底座,底座上带有透气孔;手柄为中空筒状,手柄内设有容纳灸条的筒体,筒体与手柄内壁之间设有隔热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将灸条放置在筒体内燃,能够避免灸条产生的热气大量扩散到空气中,灸条燃烧利用率高;2、筒体与手柄之间通过木条间隔,能避免灸条烫坏手柄;3、施灸者或者病患可以手持本装置进行灸疗,使用方便,并能避免烫伤手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理疗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
背景技术
雷火灸是一种广泛应用的中医传统疗法,是用中药粉末加上艾绒制成艾条,通过悬灸的方式施灸于相应穴位上, 利用药物燃烧时产生的红外线和近红外线等辐射能量刺激相关穴位,使局部皮肤机理开放,药物透达相应穴位内,在人体病灶周围、病灶处、穴位处形成高浓药区,起到疏经活络、活血利窍、改善周围组织血液循环的作用,用以调节人体各项机能。
传统的雷火灸疗法中,点燃后的雷火灸条是由施灸者握持并对准病患的待灸部位,在施灸的过程中依靠施灸者手拿雷火灸条在距离人体皮肤2-3公分对患者穴位进行15-30min的热灸,而火头表面温度可达到500℃,施灸者的手部在出现疲劳或者晃动的情况后,火头一旦触及患者皮肤或者距离过近,就会造成烫伤;并且当雷火灸条将燃烧到握持一端时,由于灸条的火头距离手部较近,温度较高,医护人员就无法握持,产生的烟也容易将施灸者的手掌熏黄;另外,艾条在空气中直接燃烧,燃烧速度快,艾条燃烧产生的部分热量会直接扩散到周围空气中,燃烧利用率低,灸疗效果差。
针对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620557743.3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雷火灸艾条握持器,包括中空管状的器体,器体的底部设有用于插设艾条的开口,开口处设有用于防止艾条燃烧时灼伤医护人员的隔热部件;隔热部件为由器体向外延伸的隔热环,隔热环与器体一体成型,隔热部件上包覆有隔热层,隔热层为锡纸。该方案通过隔热部件部分阻隔艾条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在隔热部件上包覆隔热层,进一步提高隔热效果;由于艾条是插设在开口内的,距离医护人员握持该艾条握持器的手有一定距离,医护人员在使用时,通过握持隔热环来避免被灼伤;并且将艾条进行充分燃烧利用,减少了浪费。
但是艾条点燃后,容纳艾条的器体受热,外表面温度较高,而隔热环可供医护人员握持的尺寸较小,不方便握持;而器体本身外部没有其它防护措施,医护人员一旦触碰到到器体外表面,还是会造成灼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它能够防止灸条灼伤施灸者,并且可以提高灸条燃烧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式雷火灸装置,包括手柄以及用于托住灸条的底座,底座上带有透气孔;手柄为中空筒状,手柄内设有容纳灸条的筒体,筒体与手柄内壁之间设有隔热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让灸条在筒体燃烧,避免灸条产生的热气大量地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灸条浪费;筒体的上部以及底座上的透气孔均与空气连通,有利于灸条燃烧;筒体与手柄之间由隔热件间隔,避免筒体过热以致烫坏手柄,方便施灸者手持手柄进行施灸;灸条的火头抵在底座上,火头通过透气孔仍能与空气连通,因此不会熄灭。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原理在于:将点燃后的灸条放入筒体内,灸条的火头由底座托住,避免掉落;施灸者或者病患手持本装置,对准病灶处或穴位处进行灸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将灸条放置在筒体内燃,能够避免灸条产生的热气大量扩散到空气中,灸条燃烧利用率高。
2、筒体与手柄之间通过木条间隔,能避免灸条烫坏手柄。
3、施灸者或者病患可以手持本装置进行灸疗,使用方便,并能避免烫伤手部。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时碧,未经赵时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9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