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公路施工用的沥青混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94794.8 | 申请日: | 2018-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71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 发明(设计)人: | 詹有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有奇 |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 地址: | 75030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公路 施工 沥青 混合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建设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公路施工用的沥青混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板,所述套板的底端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套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盒体,盖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套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加料漏斗。该公路施工用的沥青混合装置,通过电机带动传动轴和搅拌管转动,使得搅拌管带动四个固定块旋转,利用固定块带动两侧的搅拌杆转动,实现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效搅拌,再通过搅拌管带动横板和斜杆旋转,便于对搅拌箱底部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搅拌混合,全面实现无死角搅拌,有利于提高该装置对沥青的混合搅拌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建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施工用的沥青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呈液态,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改性沥青是沥青的一种,是混合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改性剂的沥青混合料,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主要用于市政公路施工建设。
如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08088055 U的一种沥青混凝土搅拌锅,涉及桥梁道路施工设备领域,其包括锅体和位于锅体上方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设置在中心位置所述锅体内设有与所述锅体侧壁相互贴合设置的第一刮板,所述第一刮板通过定位轴固定设置在搅拌轴上,搅拌过程中,会有部分沥青混凝土粘黏在锅体的内壁,通过第一刮板的设置,搅拌轴转动过程中,使得第一一刮板以搅拌轴为轴心转动,从而将对锅体侧壁上的沥青混凝土进行刮除,避免沥青混疑土冷却后清理不便的情况发生;且通过第一刮板将沥青混凝土刮除避免了由于沥青混凝士粘黏在锅体侧壁造成沥青泥凝土使用不完全,导致浪费的情况发生,从而保证了建筑过程中的节能,结合该专利的附图可得出,这样的结构设计存在以下弊端:1.搅拌轴的叶桨幅度过小,存在搅拌混合的死角,对沥青的搅拌效果较差;2.上述设备在搅拌沥青混合料时,只能从进料口投入改性剂,导致底部的沥青改性搅拌效果较差,影响成品沥青的质量。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公路施工用的沥青混合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公路施工用的沥青混合装置,具备沥青和改性剂同步搅拌,搅拌效果较好的优点,解决了普通设备搅拌轴的叶桨幅度过小,存在搅拌混合的死角,对沥青的搅拌效果较差,在搅拌沥青混合料时,只能从进料口投入改性剂,导致底部的沥青改性搅拌效果较差,影响成品沥青的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施工用的沥青混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搅拌箱,所述搅拌箱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套板,所述套板的底端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所述套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盒体,所述盖板顶端的中部固定套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端固定连通有加料漏斗,所述连接管的底端依次贯穿盖板和套板并延伸至盒体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分别与盖板和套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箱内腔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基板,所述基板的中部固定套装有电机,所述电机输出轴的另一端固定套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基板的上方且固定套接有搅拌管,所述传动轴的外表面与基板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搅拌管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搅拌杆,所述搅拌管的外表面固定套装有位于固定块下方的横板,所述横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斜杆,所述搅拌管的另一端贯穿并延伸至盒体的内部且与盒体的内壁活动连接,所述搅拌箱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通有排料管。
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套装有位于加料漏斗两侧的加料管,所述加料管的另一端依次贯穿盖板和套板并延伸至搅拌箱的内部且相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固定块之间的距离相等。
优选的,所述搅拌杆的中部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形状为长条形。
优选的,所述基板的形状为圆台形,且基板的两侧倾斜角度为四十五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有奇,未经詹有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479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散热型PCI-E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水面垃圾回收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