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消费支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91076.5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8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罗代建;石宇;周祥东;程俊;陈嘉翼;申皓;王健;徐华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20/40 | 分类号: | G06Q20/4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脸识别 一体机 人脸图像采集 本实用新型 通信单元 消费支付 验证单元 子单元 人脸识别子单元 人脸采集模块 人脸特征信息 图像采集模块 人脸特征库 传统方式 管理混乱 活体检测 计费单元 密码验证 依次连接 支付单元 错误率 壳体 存储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消费支付系统,包括:支付子系统、一体机和通信单元,所述支付子系统通过通信单元与一体机连接;支付子系统包括计费单元和用于存储人脸特征信息的人脸特征库;一体机包括:壳体、控制单元、第一验证单元、支付单元和显示单元;第一验证单元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和人脸识别子单元;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人脸采集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本实用新型通过刷脸就完成整个支付过程,真正实现一人一“卡”,避免了传统方式中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人脸识别更高效、准确、方便,从根本上杜绝错刷,同时结合密码验证,降低了识别的错误率,保证了人脸识别消费的正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消费支付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时下最流行的技术,支付方式较几年前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由传统的只能现金支付,发展到了现在的无现金支付,例如刷卡支付、以及微信、支付宝通过移动终端的APP进行支付等,无现金支付方式从一定程度上给顾客和商家带来一定的方便性,免去携带货币的烦恼。使用者只要随身携带电子卡或移动终端就能与识别终端进行信息交流,完成交易功能,或者只要有手机和网络就可以随时随地完成支付。
但是,目前现有的支付方式依然需要携带银行卡或手机等支付工具,在没有支付工具的情况下,无法实现支付,并且,通过手机付款码支付也出现支付错误、付款码被盗等事件造成消费者的经济损失。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依靠人脸识别技术对消费者进行较为准确的身份验证,但将刷脸与消费相结合,还有诸多方面的不足。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能够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消费支付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消费支付系统,包括: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消费支付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付子系统、一体机和通信单元,所述支付子系统通过通信单元与一体机连接;
所述支付子系统包括计费单元和用于存储人脸特征信息的人脸特征库;
所述一体机包括:壳体、控制单元、第一验证单元、支付单元和显示单元;
所述第一验证单元包括: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和人脸识别子单元;
所述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的输出端与人脸识别子单元输入端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分别与人脸识别子单元和支付单元连接,所述显示单元的输入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人脸采集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壳体外部,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设置于壳体内部。
进一步,所述控制单元、人脸识别子单元和支付单元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显示单元设置于壳体外部,所述显示单元包括第一显示模块和第二显示模块,所述第一显示模块的显示屏与第二显示模块的显示屏背向设置。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当第一验证单元验证失败时进行二次验证的第二验证单元,所述第二验证单元包括IC卡识别模块,所述IC卡识别模块与控制单元连接。
进一步,所述人脸识别子单元包括人脸质量评估模块、人脸数据对比模块和人脸特征库,所述人脸质量评估模块与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连接,所述人脸数据对比模块与人脸特征库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当所述第一验证单元验证成功后输入支付密码的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人脸图像采集子单元包括依次连接的图像采集模块、人脸采集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壳体外部,所述人脸采集模块和活体检测模块设置于壳体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9107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lora通信的支付终端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食堂支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