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内部加热或冷却的动力电池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85484.X | 申请日: | 2018-11-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82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飞;赵显蒙;李再一;卢达;韩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鼎国联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25;H01M10/647;H01M10/6554;H01M10/6572;H01M10/653;H01M10/6555;H01M10/65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朱丽华 | 
| 地址: | 101400 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兴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芯 散热组件 动力电池模组 半导体冷热 本实用新型 电极保护 加热部件 冷却部件 内部加热 正负电极 动力电 电极 冷却 加热和冷却 金属散热板 珀耳帖效应 动力电池 散热单元 外壳底板 外壳端板 汇流排 并联 插排 导温 堆叠 嵌合 释放 吸收 | ||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内部加热或冷却的动力电池模组,动力电芯、金属散热板、导温框嵌合构成电芯散热组件。电芯散热组件堆叠为电芯散热单元,半导体冷热板覆于其上,外壳上盖覆于半导体冷热板上。插排与动力电芯连接,电极与芯散热组件中最外侧电芯的正负电极连接,电极保护盖覆于电极上,外壳端板覆于电极保护盖上。电芯散热组件置于外壳底板内,电芯通过汇流排进行串和/或并联引出正负电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半导体冷热板的珀耳帖效应,实现对热量的吸收和释放,实现对电芯加热和冷却的目的,并将动力电池的加热部件和冷却部件合二为一,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模组的加热部件和冷却部件结构复杂的问题。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内部加热或冷却的动力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在电动汽车的中,一般通过若干个动力电池模组进行串、并联组合成为动力电池包,为整车提供能量。而动力电池模组通过多个单体电芯进行串并联组合而成。作为最基本的能量单体,单体电芯对工作温度要求非常苛刻,若工作温度过高,会加快衰减速度,寿命急剧降低,甚至会引起安全事故;若温度过低,电池充放电效率会急剧下降,并且低温充电会造成电芯内部内短路,出现安全问题。
为保证动力电芯在安全的温度内运行,一般在模组内设计散热板,通过散热板电芯和外部可以进行热交换。在设计动力电池包时,可以通过自然热交换、强制送风热交换、循环液体热交换的方式与动力电池模组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控制动力电芯温度的目的。然而,这种方式需要在模组外部设计不同的热交换方式,传热路径也比较长,效率不是很高。同时这种模组加热和冷却需要不同的部件,结构比较复杂。如何简化动力电池模组的加热部件和冷却部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内部加热或冷却的动力电池模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动力电芯模组加热结构和冷却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内部加热或冷却的动力电池模组,它包括:外壳上盖、半导体冷热板、电极、电极保护盖、外壳端板、插排、电芯散热组件、外壳底板、汇流排;动力电芯、金属散热板、导温框嵌合构成所述电芯散热组件;电芯散热组件堆叠为一电芯散热单元,半导体冷热板覆于电芯散热单元上,外壳上盖覆于半导体冷热板上;插排与动力电芯的输出端连接,电极与电芯散热组件中的动力电芯的极耳连接,电极保护盖覆于电极上,外壳端板覆于电极保护盖上;电芯散热组件置于外壳底板内;汇流排与电芯散热组件中动力电芯的极耳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动力电芯、金属散热板、导温框嵌合构成电芯散热组件,包括:散热板有凹槽,电芯置于凹槽内,导温框有放置槽,散热板嵌入放置槽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半导体冷热板覆于电芯散热单元上,包括:半导体冷热板与电芯散热单元的散热面胶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外壳上盖覆于半导体冷热板上,包括:外壳上盖为U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插排包括:印刷电路板、外接插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较佳的,半导体冷热板能够实现珀耳帖效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可内部加热或冷却的动力电池模组,动力电芯、金属散热板、导温框嵌合构成电芯散热组件。电芯散热组件堆叠为电芯散热单元,半导体冷热板覆于其上,外壳上盖覆于半导体冷热板上。插排与动力电芯连接,电极与芯散热组件中最外侧动力电芯的正负极连接,电极保护盖覆于电极上,外壳端板覆于电极保护盖上。电芯散热组件置于外壳底板内,汇流排与电芯散通过汇流排进行串和/或并联引出正负电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半导体冷热板的珀耳帖效应,实现对热量的吸收和释放,实现对电芯加热和冷却的目的,并将动力电池的加热部件和冷却部件合二为一,简化了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模组的加热部件和冷却部件结构复杂的问题。这种模组结构的优点是仅依靠半导体冷热板就可实现对模组内电池的加热和冷却,占用空间小,效率高,无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鼎国联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未经华鼎国联四川动力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54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