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84023.0 | 申请日: | 2018-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40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朱文婷;刘金根;于淼;宣雄智;丁闯;李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A01G31/02 |
代理公司: | 11642 北京恒泰铭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成金<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浮床本体 生态浮床 水域 加料阀 絮凝剂 巡航 本实用新型 避障传感器 复合微生物 水质监测仪 植物种植区 智能 动力组件 目标水域 无线模块 有效实现 远程控制 自动修复 投入量 移动式 预期的 景观 浮床 开度 生态平衡 水体 净化 监测 检测 通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点巡航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系统及其工作方法。浮床包括生态浮床本体、生态浮床本体上方设有植物种植区,所述生态浮床本体上设有PLC模块,所述生态浮床本体下方设有避障传感器、动力组件和水质监测仪,所述生态浮床本体上还设有与PLC模块通信的无线模块、用于生态浮床定位的GPS模块以及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加料阀。通过GPS定位,实现远程控制智能景观生态浮床在水域中运动,对目标水域进行巡航检测,并对超过指标的水域进行局部投入絮凝剂,从而快速实现有效实现水体的净化,保障生态平衡。通过PLC控制加料阀的开度,投入量更加准确,投入后还对该水域的效果进行再次监测,保障真正达到预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多点巡航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生态浮床是一种将现代农艺和生态工程措施综合集成的水面无土种植技术;该技术通过植物根系的吸附、吸收作用及根系周围附着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形成的生物膜的水解代谢作用,分解吸收水体中的有机物和富余的营养成分,通过收割植物体的形式,将营养物质搬离水体,使污染物大幅度减少,从而起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的作用。
但是现有的生态浮床主要依靠植物本身的修复作用,周期很长。而且对于污染较严重的区域,植物的修复作用十分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系统及其工作方法,不但可以快速实现有效实现水体的净化,保障生态平衡,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包括生态浮床本体、生态浮床本体上方设有植物种植区,所述生态浮床本体上设有PLC模块,所述生态浮床本体下方设有避障传感器、动力组件和水质监测仪,所述避障传感器、动力组件和水质监测仪分别与PLC模块电连接,所述生态浮床本体上还设有与PLC模块通信的无线模块、用于生态浮床定位的GPS模块以及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加料阀,所述PLC模块控制复合微生物絮凝剂加料阀的开度以调节絮凝剂的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浮床本体上还设有曝气机,所述曝气机位于浮床本体中部且贯穿所述浮床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所述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分别驱动位于生态浮床本体两侧的桨叶,所述PLC模块通过第一调速器和第二调速器分别调节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生态浮床为矩形,所述避障传感器为八个,分别位于生态浮床的四个顶角和四条边的中部,所述避障传感器深入水中。
进一步地,所述水质检测仪包括浊度采集模块、溶解氧浓度采集模块和叶绿素A浓度采集模块。
一种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以及与所述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进行无线通信的上位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动力组件,可以有效对水域多点巡航监测,数据更加准确。通过PLC模块控制加料阀的开度,可以及时对污染严重程度不同的水域进行局部处理,快速有效完成水体修复。
2.通过第一直流电机和第二直流电机分别驱动位于生态浮床本体两侧的桨叶,通过PLC模块控制直流电机的转速,即可实现生态浮床本体的转向、运动等,结构简单,接合GPS的定位功能,即可准确到达待测目的地。
3.通过位于浮床本体周侧的多个避障传感器,即可有效防止浮床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从而使得生态浮床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例一的移动式自动修复智能景观生态浮床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生态浮床电气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840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真模拟污水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微动力农村户用式生活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