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充电器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4048.2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297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龚士权;张健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纽福克斯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邓超 |
地址: | 20179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对象 智能充电器 中央处理器 检测模块 交通工具 输出模块 本实用新型 充电 充电效率 电流调整 电流输出 电性连接 计算公式 输出 过充 预设 电池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及装置,智能充电器包括中央处理器、充电对象检测模块及电力输出模块。中央处理器与充电对象检测模块及电力输出模块电性连接。充电对象检测模块用于在智能充电器与充电对象连接时检测充电对象的种类。电力输出模块用于在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输出第一电流。中央处理器根据充电对象的种类及预设的计算公式将第一电流调整至用于充电的第二电流,并将第二电流输出至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其中,第二电流的电流值大于第一电流的电流值。其中,充电对象可以为交通工具。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了自动调整输出至交通工具的电流值,有效增加充电效率,降低交通工具的电池发生过充或充不饱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智能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器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铅酸电池可以作为最安全的电池之一,其作用在储能,汽车行业被广泛使用,电池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使用导致的循坏,很多情况下是不合适的充电器导致的过充。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并不知道怎么选择合适的充电电流,很多时候大电池,选择小电流,导致电池长时间充不满,电池经常处于馈电状态,寿命大大减小;有时候小电池,选择大的充电电流,导致电池发热,电池的电解液逐渐干涸,电池的寿命也大大减少。
很多情况下,充电器只有两个LED做指示,红灯标志出错,绿灯闪烁代表充电,绿灯常亮达标充满。但是很多情况下,用户很难通过一个红灯来判断各种情况,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现有技术的客观包括下列缺点:
1.电流档位不能选择,很容易过充或者充不满;
2.电流档位可选择,用户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电流,有时大电池选择小电流充电,导致电池馈电,有时候小电池选择大电流,导致电池过充发热;
3.当逆接,过充,过温,过压时,只有一个红灯作为指示,用户无法确切知道发生的问题,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器及装置,通过显示模块可以告诉用户发生的情况,更容易让用户知道所有情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器,所述智能充电器包括:
中央处理器;
充电对象检测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在所述智能充电器与充电对象连接时检测充电对象的种类;
电力输出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用于在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下输出第一电流;
其中,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充电对象的种类及预设的计算公式将所述第一电流调整至用于充电的第二电流,并将所述第二电流输出至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其中,所述第二电流的电流值大于所述第一电流的电流值。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智能充电器还包括:
显示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器电性连接,当所述电力输出模块连接所述充电对象时,所述显示模块根据所述充电对象检测模块检测到的所述充电对象的种类显示与所述充电对象相应的图标。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显示模块包括触屏输入单元及存储单元,所述触屏输入单元与所述存储单元电性连接,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存储与所述充电对象的种类的预设电流信息,其中,所述显示模块显示与所述充电对象对应的图标时,所述触屏输入单元用于接收与所述图标相对应的充电指令信息,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充电指令信息对所述充电对象进行充电。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电流为所述电力输出模块能够提供的最小预充电流;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充电对象的电池电压的上升速率计算所述充电对象的电池的总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纽福克斯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纽福克斯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40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