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滤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72719.1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44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杰 |
主分类号: | A47J31/06 | 分类号: | A47J31/06 |
代理公司: | 44345 中山市兴华粤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林少波<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518131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茶滤 炭颗粒 茶水 滤材 上滤板 下滤板 滤腔 用品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 不饱和键 催化作用 吸附能力 新生态氧 饮茶 氯离子 碳原子 充填 冲泡 粒径 水解 水中 微孔 吸附 过滤 游离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茶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茶水用的茶滤。所述茶滤包括茶滤本体,茶滤本体下部设有茶滤结构,所述茶滤结构包括上滤板、下滤板,上滤板及下滤板之间形成滤腔,所述滤腔充填有滤材;所述滤材由粒径为1.5‑5mm的炭颗粒构成。冲泡的茶水经过本技术方案中茶滤的炭颗粒制成的滤材,由于炭颗粒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可吸附茶水中的杂质;并且炭颗粒内部微孔的表面上的碳原子含有不饱和键,可起到催化作用,促使水中游离滤的水解,加速新生态氧的产生,可大大改善茶水的口感,并且减少氯离子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饮茶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过滤茶水用的茶滤。
背景技术
随着饮茶文化的盛行,功夫茶这种我国传统的品茶风尚也广受欢迎。在泡茶过程中,需要将茶碗或茶壶里的茶水倒入茶海内再进行分杯。在将茶水倒入茶海时为了避免茶叶随之倒入茶海,故使用茶滤对茶叶进行过滤拦截。
为了杀菌净化自来水水质,在自来水出厂进入管网中就含有余量的氯,而在管网的使用过程中,会有一些杂质混在自来水中。而茶水的风味受水的影响很大,自来水中的氯及杂质会影响茶水的口味。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在用户进水管接通净水器对水进行过滤后饮用,净化滤芯的更换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滤,可用于对水进行净化并提升茶水口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茶滤,包括茶滤本体,茶滤本体下部设有茶滤结构,所述茶滤结构包括上滤板、下滤板,上滤板及下滤板之间形成滤腔,所述滤腔充填有滤材;所述滤材由粒径为1.5-5mm的炭颗粒构成。
具体的,所述炭颗粒为白炭颗粒。
具体的,所述上滤板、下滤板均设有若干滤孔。
具体的,所述下滤板与所述茶滤本体固定连接。
具体的,所述滤腔内设有包裹炭颗粒的滤布。
具体的,所述上滤板可拆卸式的设置于茶滤结构上部。
具体的,所述茶滤本体上端敞口,下端缩口,下端缩口处与茶滤结构连通。
在另外实施方式中,所述茶滤本体为柱形杯体结构,上端开口,下端与茶滤结构连通。
具体的,所述上滤板通过卡扣结构、螺纹结构、旋卡结构、嵌套结构或紧配结构设置于茶滤结构上部。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效果:
(1)冲泡的茶水经过炭颗粒制成的滤材,由于炭颗粒内部表面积很大,达到500-1500m2/g,并且具有大量的直径在2-3纳米的微孔,因此具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可吸附茶水中的杂质;并且炭颗粒内部微孔的表面上的碳原子含有不饱和键,可起到催化作用,促使水中游离滤的水解,加速新生态氧的产生,可大大改善茶水的口感,并且减少氯离子对人体的有害作用。
(2)所提供的茶滤采用可拆卸的上滤板结构,可在滤材达到使用寿命时便于更换滤材。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茶滤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茶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茶滤的俯视图。
图4为另一实施例中的茶滤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茶滤的俯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杰,未经林德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72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实现缓热功能的咖啡机滤网
- 下一篇:咖啡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