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刃插铣刀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8067.4 | 申请日: | 2018-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03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蒋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国锐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C5/00 | 分类号: | B23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刃 铣刀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切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刃插铣刀,包括刀体、刀体前端设置的切削部,切削部包括两个关于刀体轴心对称的切削体,两切削体间通过过渡结构过渡,切削体内侧通过锥面与过渡结构边侧平滑相接,切削体外侧设有外刃,切削体内侧锥面设有内刃,切削体前端面设有端刃,外刃、端刃、内刃平滑相接,刀体靠近切削部处设有多个环形槽,多个环形槽沿刀体轴向均匀分布,环形槽的外侧开口宽度小于内侧宽度,环形槽内设有阻尼垫,多个环形槽间通过刀体表面开设的轴向的连接槽连通,连接槽内设有阻尼条,阻尼条端部连接阻尼垫,刀体内嵌设螺旋状的加强柱,加强柱延伸至切削部内,刀具自身具有吸震功效,避免产生震刀现象,提高加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切削刀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刃插铣刀。
背景技术
插铣法又称为Z轴铣削法,是实现高切除率金属切削最有效的加工方法之一,适合难加工材料的曲面加工、切槽加工以及刀具悬伸量较大的加工,插铣法的加工效率远远高于常用的端面铣削法。插铣因其特有的优点及近年来技术方面的逐渐成熟,其应用也越来越为广泛。机械加工过程中若产生了震刀现象,刀具与加工件会产生相对位移,此现象会使加工件的表面产生移痕,严重影响加工件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双刃插铣刀,刀具自身具有吸震功效,避免产生震刀现象,提高加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刃插铣刀,包括刀体、刀体前端设置的切削部,切削部包括两个关于刀体轴心对称的切削体,两切削体间通过向内凹陷的过渡结构过渡连接,切削体内侧通过锥面与过渡结构边侧平滑相接,切削体外侧设有外刃,切削体内侧锥面设有内刃,切削体前端面设有端刃,外刃、端刃、内刃平滑相接,切削部对应外刃处的外径为15.23±0.005mm,切削部长度不小于2mm,刀体靠近切削部处设有多个环形槽,多个环形槽沿刀体轴向均匀分布,环形槽的外侧开口宽度小于内侧宽度,环形槽内设有阻尼垫,多个环形槽间通过刀体表面开设的轴向的连接槽连通,连接槽内设有阻尼条,阻尼条端部连接阻尼垫,刀体内嵌设螺旋状的加强柱,加强柱延伸至切削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环形槽的横截面为锥形,环形槽较小的一端向外。
进一步的,所述的切削部的外径大于刀体外径。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结构处为平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渡结构处为锥面结构,过渡结构较小的一端朝向刀体一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强柱数目为两道,两道加强柱相互反向平行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刀体上靠近切削部处设置的轴向、周向相互支撑连接的阻尼结构对刀具的震动进行吸收,通过刀具内部嵌设的螺旋型加强柱加强刀具结构强度,提高刀具自身抑制震动、变形的能力,刀具切削加工中变形小,消除震刀现象,提高了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切削刃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过渡结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刀体,11为环形槽,12为连接槽,2为切削体,21为外刃,22为内刃,23为端刃,24为过渡结构,3为阻尼垫,4为阻尼条,5为加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国锐工具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国锐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806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墙面基板安装辅助器械
- 下一篇:一种水性涂料的料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