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及其机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67910.7 | 申请日: | 2018-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15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城林 |
主分类号: | F25B39/02 | 分类号: | F25B39/02;F25B4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1 | 代理人: | 李建芳 |
地址: | 43831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剂循环系统 模块化蒸发器 水循环系统 窄通道 本实用新型 机组 密闭系统 逆流循环 人工成本 使用寿命 维修更换 制造周期 固定的 可重复 能效比 腔体管 散热管 蒸发器 共振 钻孔 伸入 焊接 污染 主管 投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一端伸入水循环系统内,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分别为独立的密闭系统且相互逆流循环。本实用新型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及其机组,结构简单,制造周期短、投资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无污染,能效比高,矩形主管的长宽高尺寸是固定的,能充分利用空间将散热管紧促的排列成笮通道,腔体管内的工质无共振阻;蒸发器可重复利用,维修更换方便,能彻底解决焊接钻孔污染及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通技术中的高效蒸发器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及其机组。
背景技术
空调蒸发器的主流做法有铜管铝箔翅片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和扩管式换热器等,无论是哪种换热器,其零部件多、外形尺寸大都无法制作为矩形,因而无法缩小跨管之间的间隙而导致体积庞大能效比低,无法形成标准的模块化,不易检测泄漏点,制造繁琐规格型号多,成本高,安装调试、维修都复杂,加上机型的功率大小不同导致规格尺寸太多导致生产管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及其机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包括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一端伸入水循环系统内,制冷剂循环系统和水循环系统分别为独立的密闭系统且相互逆流循环。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窄通道模块化蒸发器,通过将制冷剂循环系统伸入水循环系统内,使两系统又能分别为独立的密闭系统,从而实现缩小蒸发器体积,能使蒸发器根据水循环系统的外形形成标准的模块化;两个系统间的间隙小,热量交换充分。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左矩形主管、右矩形主管、堵片、法兰、左进液管、右排液管和回液管孔,左矩形主管和右矩形主管共壁相接,后端均与法兰焊接为一体,前端分别通过堵片封闭,左进液管穿过堵片与左矩形主管相通,右出液管穿过堵片与右矩形主管相通,回液管孔设在左、右矩形主管共壁上;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高温进液管、低温排液管、散热管系统、法兰封盖和跨盖,散热管系统后端与法兰封盖相接,高温进液管和低温排液管分别穿过法兰封盖与散热管系统相通,散热管系统前端由法兰处伸入左矩形主管和右矩形主管内使法兰封盖与法兰贴合并固定连接;使用时,左矩形主管和右矩形主管相邻拼接,共壁处设置回液管孔,使左矩形主管和右矩形主管相通,左进液管向左矩形主管内注水,水通过回液管孔进入右矩形主管,最后通过右排液管排出,实现水循环;制冷剂通过高温进液管进入散热管,在散热管内往返流动,最后从低温排液管排出,实现制冷剂循环,制冷剂在循环过程中,通过与循环水相接触的散热管进行热量充分交换,实现换热效果。
上述散热管尺寸是固定的,由导热材料一次成型,尺寸稳定加工量少。
所述散热管系统包括两个散热管组,每个散热管组均由两根以上翅片散热管组成,每个散热管组的翅片散热管均通过跨盖依次连接形成一个S型回流系统,相邻两散热管组后端通过管道相通,高温进液管、低温排液管分别与其中一个散热管组的后端相接;能提高散热效率。
优选,所述翅片散热管为异形翅片管、圆形翅片管或椭圆形翅片管。
所述跨盖内设有液体均流网板,能充分的将气液均布分流。
每个散热管组外部沿长度方向均匀设有挡水板,挡水板上均匀设有水流通孔,每个散热管组中的散热管均分别穿过各挡水板上的对应位置的水流通孔,端头与跨盖相通使散热管组形成S形回路;能增加水流动的长度及放慢水的流速。
所述高温进液管和低温排液管之间的法兰封盖上设制冷剂温度传感器;能防止制冷剂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引发主机故障。
所述左进液管和右排液管上分别对应设有进水温度传感器和排水温度传感器,能防止水温过高或者过低引发主机故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城林,未经杨城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67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