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9003.8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6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何伟;唐涛;徐德好;张建国;夏明明;朱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93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坡面体 顶面 滑道 道口 挡板 上端 吸收塔 本实用新型 废水回收 围堰结构 污水池 水泵 连通 边沿位置 外部环境 位置连接 向上翘起 有效减少 转动安装 杂物槽 隔断 竖直 围堰 下端 贯通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包括左高右低的坡面体,以及围在坡面体顶面四周的围堰,坡面体顶面左侧最高位置设有吸收塔,坡面体右侧最低位置连接有污水池,坡面体顶面中间设有水泵,水泵与污水池连通,坡面体中间设有竖直贯通坡面体的滑道,坡面体底部杂物槽与滑道下端道口连通,坡面体顶面位于滑道上端道口右侧边沿位置转动安装有挡板,挡板右侧向上翘起并伸向坡面体顶面外,挡板左侧水平伸向滑道上端道口并隔断滑道上端道口。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减少吸收塔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革生产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
背景技术
合成革加工完成,其余液需排入吸收塔中进行吸收处理,吸收塔处理后的废液直接排向吸收塔所在地面,由于废液中存在油液,在下雨天时油液混入积水中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吸收塔直接排出的废液中油液与积水混合造成污染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高右低的坡面体,以及围在坡面体顶面四周的围堰,其中坡面体顶面左侧最高位置设有吸收塔,坡面体右侧最低位置连接有污水池,且污水池的顶面低于坡面体最低位置或与坡面体最低位置齐平,坡面体顶面中间设有水泵,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路与污水池连通,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管路与外部污水处理装置连通,坡面体中间设有竖直贯通坡面体的滑道,坡面体底部对应滑道下端道口位置设有杂物槽,杂物槽与滑道下端道口连通,坡面体顶面位于滑道上端道口右侧边沿位置设有挡板,挡板中间通过转轴转动安装于滑道上端道口右侧边沿位置,挡板右侧向上翘起并伸向坡面体顶面外,挡板左侧水平伸向滑道上端道口并隔断滑道上端道口。
所述的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体顶面设为左高右低的多段平面和斜面的结合体。
所述的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左侧长度大于挡板右侧长度。
所述的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转轴上套装有扭簧,扭簧一端固定于转轴上,扭簧另一端固定于转轴外。
所述的一种废水回收围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杂物槽底部设计为可打开和关闭的底盖。
本实用新型中,吸收塔排出的废液流入至坡面体顶面,当下雨时随积水一起流入污水池中,最后由污水池泵入水泵中,再由水泵泵入外部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同时在坡面体中间的挡板通过其右侧翘起部起到阻碍积水中杂物的作用,使杂物积累在挡板左侧,当杂物积累的重量足以克服挡板转轴上扭簧的扭力时,杂物从滑道落入杂物槽中,能够减少污水中的杂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用坡面体支撑吸收塔,并通过围堰限制积水流动,最终使带油液的积水流入污水池后送入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减少了吸收塔对外部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90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往复式筒格栅
- 下一篇:一种高效型三索式格栅除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