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梁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5936.X | 申请日: | 2018-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9610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2 |
发明(设计)人: | 蓝建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铭友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45/07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中国(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梁 挂耳 壶体 第二连接部 第一连接部 由内向外 挂孔 定位片 本实用新型 外端部 壶嘴 绕过 包装运输 固定状态 径向形成 套接 晃动 倾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提梁壶,包括壶体、提梁和弹性体;壶体设置壶嘴的一侧设置第一挂耳,壶体与设置壶嘴相对的另一侧设置第二挂耳,第一挂耳与壶体之间形成第一挂孔,第二挂耳与壶体之间形成第二挂孔;提梁的两端分别径向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套接弹性体,弹性体上形成定位片,第一连接部由内向外插入第一挂孔中,同时一弹性体的定位片由内向外绕过第一挂耳并与第一连接部的外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由内向外插入第二挂孔中,同时另一弹性体的定位片由内向外绕过第二挂耳并与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包装运输时,提梁可取下,使用时,提梁可保持在固定状态,提梁不倾倒,壶体也不晃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梁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有一种茶壶,在壶体的正上方设置提梁,提梁由壶体的一侧横跨至壶体设置壶嘴的另一侧,在提起或者倾倒壶体时手提提梁,该茶壶通常称为提梁壶。
提梁与壶体的连接结构通常包括一体连接和分体铰接。其中,提梁与壶体一体连接的缺陷在于:提梁与壶体固定连接,提梁一直被固定在壶体上,在包装运输时,占据较大的包装空间。
提梁与壶体分体铰接的缺陷在于:壶体在加热时,提梁容易倾倒而接触壶体,使得提梁温度较高而烫手;同时,壶体为玻璃而提梁为金属的情况下,提梁倾倒下落过程中容易将壶体击碎;而且,手提提梁倾倒壶体时,提梁与壶体铰接,使得壶体容易晃动。
有鉴于此,经深入研究,本实用新型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提梁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梁壶,包装运输时,提梁可取下,使用时,提梁可保持在固定状态,提梁不倾倒,壶体也不晃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提梁壶,包括壶体、提梁和弹性体;
壶体设置壶嘴的一侧设置第一挂耳,壶体与设置壶嘴相对的另一侧设置第二挂耳,第一挂耳与壶体之间形成第一挂孔,第二挂耳与壶体之间形成第二挂孔;
提梁的两端分别径向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套接弹性体,弹性体上形成定位片,第一连接部由内向外插入第一挂孔中,同时一弹性体的定位片由内向外绕过第一挂耳并与第一连接部的外端部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由内向外插入第二挂孔中,同时另一弹性体的定位片由内向外绕过第二挂耳并与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部固定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提梁壶,使用提梁壶时,由于第一连接部由内向外插入第一挂孔中,同时一弹性体的定位片由内向外绕过第一挂耳并与第一连接部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接部由内向外插入第二挂孔中,同时另一弹性体的定位片由内向外绕过第二挂耳并与第二连接部的外端固定连接,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设置的弹性体及其定位片可以限制提梁在轴向上的移动,提梁可保持在固定状态,提梁不倾倒,在提起壶体进行倾倒时,壶体也不晃动。
在包装运输时,解除定位片的固定连接,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从第一挂孔和第二挂孔中取出,取下提梁。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提梁壶,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弹性体中形成轴向通孔,提梁的第一连接部插入一弹性体的轴向通孔中并露出外端部,提梁的第二连接部插入另一弹性体的轴向通孔中并露出外端部。
进一步,弹性体的定位片的自由端形成插孔,提梁的第一连接部的外端部插入一定位片的插孔中形成固定连接,提梁的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部插入另一定位片的插孔中形成固定连接。
进一步,弹性体及形成于弹性体上的定位片的材质为硅胶。
进一步,壶体的材质为玻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铭友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铭友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5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