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法氨氮废水制备氨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3309.2 | 申请日: | 201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93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5 |
发明(设计)人: | 华从贵;叶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禹环保(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02 | 分类号: | C01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温组件 喷淋 收集槽 水射器 氨水 二次循环 混合气体 膜接触器 抽负压 氨气 水蒸气 氨氮废水 氨水系统 膜法 制备 本实用新型 过程能耗 依次相连 出水端 进水端 液态水 喷射 水泵 回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法氨氮废水制备氨水系统,其包括膜接触器、与膜接触器依次相连的一次喷淋降温组件、二次循环降温组件、与一次喷淋降温组件和二次循环降温组件同时连接的抽负压组件、与抽负压组件相连的水射器、与水射器的进水端相连的水泵以及与水射器的出水端、一次喷淋降温组件相连的收集槽,在膜接触器内含有较高含量的氨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在抽负压组件的作用下,第一喷淋降温组件、二次循环降温组件均可对混合气体进行降温,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降温至液态水,氨气经过水射器喷射至收集槽内形成氨水,同时第一喷淋降温组件中产生的氨水也流至收集槽内,收集槽内为较高含量的氨水,回收过程能耗较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膜法氨氮废水制备氨水系统。
背景技术
氨氮是我国水体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其危害在于能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氨氮废水中的氨氮污染物以铵根、游离态氨分子形式存在于废水中,已报道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化法和物化法。CN1380260A公开了一种生物法处理化肥氨氮废水的方法,通过生物硝化、反硝化反应将氨氮废水处理至一级排放标准 ;CN101229944A 公开了一种生物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采用厌氧—缺氧—好氧组合工艺处理氨氮废水。
由于有色冶金、化工、生物发酵等行业的氨氮废水中氨氮污染物的浓度很高,高达4500~80000mg/L,且无机盐浓度较高,难以使用一般的生物方法处理,因此常采用物化方法进行处理。CN102060406A 公开了一种吹脱法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通过填料塔将废水中的氨氮吹脱并吸收回收;CN101161596A 公开了一种处理有色金属加工含氨和硫酸根废水的方法,提出了使用精馏塔来进行氨的脱除并实现氨水资源化回收 ;CN201250135Y 公开了一种利用氨氮脱除剂(镁盐、磷酸盐)脱除废水中氨氮的处理装置。
上述物化方法中,普遍需要加碱将氨氮废水调节到合适的 pH,使得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结合形成游离态的氨分子,再通过吹脱、精馏、汽提、沉淀等物化方法实现氨氮的脱除。这些方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已进入工业应用,但精馏、汽提过程均需消耗大量的能耗,1吨废水平均产生200公斤蒸汽, 该种工艺能耗太大,氮资源化程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膜法氨氮废水制备氨水系统,具有较低的能耗,且氨水回收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膜法氨氮废水制备氨水系统,包括膜接触器、与膜接触器依次相连的一次喷淋降温组件、二次循环降温组件、与一次喷淋降温组件和二次循环降温组件同时连接的抽负压组件、与抽负压组件相连的水射器、与水射器的进水端相连的水泵以及与水射器的出水端、一次喷淋降温组件相连的收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膜接触器内含有较高含量的氨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在抽负压组件的作用下,一次喷淋降温组件、二次循环降温组件均可对混合气体进行降温,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降温至液态水,氨气经过水射器喷射至收集槽内形成氨水,同时一次喷淋降温组件中产生的氨水也流至收集槽内,收集槽内为较高含量的氨水,回收过程能耗较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次喷淋降温组件包括与膜接触器侧壁相连的容气箱、转动连接在容气箱侧壁上的散热筒、分别设置在散热筒两端的进水件与驱动件、圆周均布在散热筒上的出水孔以及分别设置在容气箱底部的排水管与设置在容气箱顶部的进气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合气体进入容气箱内,驱动件驱动散热筒转动,进水件向散热筒内供水,在散热筒旋转过程中,冷却水从出水孔排出,有助于容气箱内混合气体中水蒸气的沉降,未溶的氨气会流入二次循环降温组件内,沉降后形成的液态水经由排水管流入收集槽内,可对混合气体进行初步沉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件包括连接在散热筒端壁上的旋转接头、与旋转接头相连的进水软管与制冷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禹环保(南京)有限公司,未经华禹环保(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3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孔石英导管及石英导管组
- 下一篇:用于煤制甲醇含氨尾气生产碳酸氢铵的碳化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