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河道补水口防冲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3118.6 | 申请日: | 201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27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蔡乾凌;徐卫民;周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36 | 分类号: | E03B3/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能件 补给水 出水 防冲刷装置 输水管道 补水口 河道 本实用新型 补水管道 技术要点 补水管 出流管 补水 水口 消能 河床 地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河道补水口防冲刷装置,其涉及河道补水领域,旨在解决补给水流速过大对河床造成破坏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包括设置在地下的补水管道,还包括设置在补水管道出水口端的第一消能件、设置在第一消能件出水端的倾斜输水管道、设置在倾斜输水管道出水端的第二消能件以及设置在第二消能件出水端的出流管,达到了对补给水进行消能,降低补给水流速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道补水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河道补水口防冲刷装置。
背景技术
为推进城市污水的再生利用,改善城市河道水环境质量,城市许多河道会采用再生水进行补水,通常是采过管道将再生水补充至河道;管道内水流一般带有一定压力,流速较快,若考虑直接将管道伸入河道补水,可能会对河床造成一定冲刷和破坏,导致河床生态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补水口防冲刷装置,通过装置内水流与水流、水流与消能装置壁的双重相互碰撞,可以对管道内水流进行消能,有效降低流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道补水口防冲刷装置,包括设置在地下的补水管道,还包括设置在补水管道出水口端的第一消能件、设置在第一消能件出水端的倾斜输水管道、设置在倾斜输水管道出水端的第二消能件以及设置在第二消能件出水端的出流管。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由补水管道出水端输出的流速较大的补给水撞击到第一消能件上,进行部分能量的消耗,然后经由倾斜输水管道向河床输送,在由出流管流向河床之前,再次经过第二消能件进行能量的消耗,进而由出流管流进河道内的补给水流速降低,不会对河床造成冲刷和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能件包括连接在补水管道出水端和倾斜输水管道进水端之间的第一弧形消能管和设置在的第一弧形消能管内壁顶端沿水流移动方向排列的第一消能挡板,若干所述第一消能挡板向水流前进方向倾斜。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补给水由补水管道进入第一弧形消能管,在经过第一弧形消能管时,冲击到第一消能挡板上,由于与第一消能挡板的撞击,补给水失去一部分能量,同时补给水经第一消能挡板改变了局部水流的流动方向,补给水本身之间发生撞击,可以进行一部分的消能,第一消能挡板向水流前进方向倾斜除了可以减小补给水对第一消能挡板的冲击力,避免第一消能挡板受损之外,也避免过多占用补给水的通过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消能件包括连接在倾斜输水管道出水端和出流管进水端之间的第二弧形消能管和设置在的第二弧形消能管内壁底端沿水流移动方向排列的第二消能挡板,若干所述第二消能挡板向水流前进方向倾斜。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补给水由倾斜输水管路进入第二弧形消能管,在经过第二弧形消能管时,冲击到第二消能挡板上,由于与第二消能挡板的撞击,补给水失去部分能量,同时补给水经第二消能挡板改变了局部水流的流动方向,补给水本身之间发生撞击,可以进行二次的消能,第二消能挡板向水流前进方向倾斜除了可以减小补给水对第二消能挡板的冲击力,避免第二消能挡板受损之外,也避免过多占用补给水的通过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第一消能挡板的板长沿水流前进方向逐渐变小,若干所述第二消能挡板的板长沿水流前进方向逐渐变小。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因为补给水在补水管道中流动时,靠近管壁处的补给水为湍流层,即由管路中心开始,越靠近管壁,补给水的水流速度越大,因此对第一消能挡板和第二消能挡板的冲击力也就越大,而第一消能挡板和第二消能挡板的板长越长,所能承受的冲击力越小,因此第一消能挡板和第二消能挡板的板长沿补给水流动方向逐渐变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消能挡板与水流前进方向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冲击加固层一,所述第二消能挡板与水流前进方向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冲击加固层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31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屋面雨水收集与净化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负压给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