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净化室门底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53083.6 | 申请日: | 2018-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568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牛江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康瑞鑫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7/21 | 分类号: | E06B7/21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陆晓鹰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组件 门槛 门框 固定设置 本实用新型 密封结构 净化室 上表面 凹陷 铆接固定 底面 侧面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净化室门底密封结构,包括: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的门槛,设置于门槛上方的门框,所述门槛与门框的相对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所述门框与门槛相对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所述门槛与门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一凹陷,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凹陷内部,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的上表面略高于门槛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密封组件分别与门框的底面和侧面进行固定连接,所述门框和门槛之间设置有一间隙,所述第二密封组件设置于间隙内,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的高度大于间隙的深度,所述第一密封组件与门槛铆接固定,借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安装简单、成本较低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室门底密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净化室门底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净化技术领域中,对净化室围护结构的密封性越高,净化室受外界干扰和污染的风险就会越低。净化室的出入口常设置有移门,移门的门底边部都设置有密封条,通过密封条来封盖住移门门底与地面之间的缝隙,以保证洁净室的密封性
但是,现有净化室的移门的门底密封条都是固定在移门上的,在移门的开、关过程中,门底密封条会以类似扫地的方式摩擦地面,门底没有容纳密封条的通道,密封条导致门底密封条的使用寿命较短,在密封条密封性不好的情况下需要对密封条进行更换,现有的技术中密封条的更换较为费时费力,由于密封条直接与地面接触,在密封条从地面上来回移动的过程中地面对密封条的损害较为严重。
因此,鉴于上述方案于实际制作及实施使用上的缺失之处,而加以修正、改良,同时本着求好的精神及理念,并由专业的知识、经验的辅助,以及在多方巧思、试验后,方创设出本实用新型,特在提供一种净化室门底密封结构,用于解决密封条损坏频率高、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净化室门底密封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密封条损坏频率高、更换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净化室门底密封结构,包括:与地面进行固定连接的门槛,设置于门槛上方的门框,门槛与门框的相对面上固定设置有第一密封组件,门框与门槛相对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二密封组件,门槛与门框的相对面上设置有一凹陷,第一密封组件固定设置于凹陷内部,第一密封组件的上表面略高于门槛的上表面,第二密封组件分别与门框的底面和侧面进行固定连接,门框和门槛之间设置有一间隙,第二密封组件设置于间隙内,第二密封组件的高度大于间隙的深度,第一密封组件与门槛铆接固定,门框与门槛的相对面、两个侧面均设置有螺纹孔,第二密封组件通过螺钉与门框进行螺接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密封组件两端分别与门槛的凹陷固定连接,第一密封组件的本体上设置有若干密封道。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道的顶部设置为弧形。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密封组件包括与门槛相对设置的底壁、分别与底壁的两侧一体设置的安装壁,安装壁与门框的两侧进行固定连接、底壁与门框的底部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壁下方设置有防护腔,防护腔由安装壁向门槛方向延伸形成,防护腔的深度小于间隙的深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底壁与门槛相对设置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凹槽,凹槽内部固定设置有密封条,密封条的一端插接到凹槽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条设置在密封腔内部、且密封条的另一端穿出密封腔设置,安装壁远离门框的一侧设置有一弧形缓冲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门框与安装壁接触的位置设置有一容纳安装壁的卡槽,安装壁设置在卡槽内部,且与卡槽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凹槽设置为上宽下窄的“T”型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密封条设置为上宽下窄的“T”型结构,密封条较宽的一端插入到凹槽较宽的一端内部、较窄的一端穿出凹槽与密封道接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康瑞鑫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康瑞鑫净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30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