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Boost反激升压电路的能量回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21951373.7 | 申请日: | 2018-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301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强;李忠亚;杨斌;刘山;廖楚楚;史金威;陈小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7/5387;H02M7/06;H02M1/14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彭艳君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电路 反激式 辅助电源模块 整流电路模块 能量回馈装置 系统直流电 升压电路 输入端 反激 回馈 正弦交流电压 本实用新型 波形稳定 电源技术 能量反馈 频率可调 供电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Boost反激升压电路的能量回馈装置,包括DC‑AC逆变电路模块、AD采样电路模块、AC‑DC整流电路模块、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辅助电源模块和FPGA控制模块;DC‑AC逆变电路模块和辅助电源模块接系统直流电压输入端,AD采样电路模块、AC‑DC整流电路模块接DC‑AC逆变电路模块,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接AC‑DC整流电路模块,Boost升压电路模块接系统直流电压输入端实现能量反馈,FPGA控制模块接DC‑AC逆变电路模块、AD采样电路模块、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辅助电源模块为FPGA控制模块、AD采样电路模块以及DC‑AC逆变电路模块和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供电。该装置能够产生波形稳定、频率可调的正弦交流电压,回馈环使用反激式Boost电路,回馈效率可达70%。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oost反激升压电路的能量回馈装置。
背景技术
逆变电源是一种把直流电变成交流电的电能变换装置,它能从直流输入电压中获得能量而得到稳定的交流电压输出,供交流负载用电。在现代生产中,逆变电源应用广泛,包括在电力、通讯、工业设备、卫星通信设备、军用车载、医疗救护车、警车、船舶、太阳能及风能发电等领域,因此逆变电源的效率,输出电压波形稳定性以及系统的可靠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逆变电源主要有传统逆变电源和数字是逆变电源,传统逆变电源使用普通硅钢片绕制,耗材多、笨重且效率低,电能浪费严重,输出电压不稳定,容易损坏电器;数字式逆变器是将数字控制技术和电源技术相结合的产品,采用开关电源方案,逆变效率高,输出电压较稳定,但是大部分不具有频率可调的功能,且输出交流电的波形还不够稳定,电压调整率还不够好。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逆变效率高、输出电压频率可调、波形稳定且电压调整率很低的逆变电源。
在目前的逆变电源生产中,检测其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目前使用最多的方法是进行老化测试,即使用逆变电源给阻性负载供电,以其在大功率的情况下的供电时间来评测其工作稳定性。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很准确地检测出逆变电源工作的稳定性,但是也造成大量电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能量损耗很严重。目前已有对交流电子负载和能量回馈型交流电子负载的研究,普通交流电子负载仍旧不能解决电能损耗的问题,而能量回馈型交流电子负载将能量仍以交流电压的形式回馈到电网端,由于中间环节多,损耗有所增加,系统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出波形稳定、频率可调、效率高的全桥逆变电源和与其相适用的高效率能量回馈装置,并且在能量回馈时,系统中的电流值可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Boost反激升压电路的能量回馈装置,包括系统直流电压输入端,还包括DC-AC逆变电路模块 1、AC-DC整流电路模块2、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3、辅助电源模块4、 AD采样电路模块5和FPGA控制模块6;DC-AC逆变电路模块1输入端和辅助电源模块4输入端均连接系统直流电压输入端,DC-AC逆变电路模块1输出端连接AC-DC整流电路模块2输入端,AC-DC整流电路模块2输出端连接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3输入端,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3的输出端接系统直流电压输入端实现能量反馈;FPGA控制模块6的输入端连接AD采样电路模块5输出端,FPGA控制模块6输出端分别连接DC-AC逆变电路模块1输入端和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3的输入端,AD采样电路模块5输入端与DC-AC 逆变电路模块1的输出端连接,辅助电源模块4分别为FPGA控制模块6、AD 采样电路模块5以及DC-AC逆变电路模块1和反激式Boost升压电路模块3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513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