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粘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821947954.3 | 申请日: | 2018-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761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文聪 |
主分类号: | B29C65/52 | 分类号: | B29C65/52;B29C65/10;B31F5/04;B08B5/02 |
代理公司: | 广东翰锐律师事务所 44442 | 代理人: | 陈业胜;苏少华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胶通道 粘胶装置 减速器 加热装置 进胶口 螺杆 机床 本实用新型 连接电机 驱动螺杆 一步工序 散开 侧边 胶口 粘胶 定型 加热 连通 转动 融化 应用 电机 挤出 贯穿 加工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粘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机床,包括粘胶装置的主体、第一加热装置、螺杆、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主体上设有贯穿该主体的出胶通道,在该主体的侧边设置有连通所述出胶通道的进胶口;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出胶通道内,所述减速器固定在所述出胶通道上方,通过该减速器连接电机驱动螺杆在出胶通道中转动,将通道中的胶从出胶通道的下方挤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进胶口的下方,将从进胶口加入的胶加热至融化。通过该粘胶装置将被加工的产品的边缘粘胶定型,避免进行下一步工序时,产品的边缘散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领域,具体为一种粘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机床。
背景技术
传统的编织藤条座椅,是采用手工对藤条进行编织,再通过手工将编织好的藤条安装的桌椅上,形成藤条编织座椅,但这些生产工艺基本都是采用纯手工制作,生产效率低下,而且人工成本高昂,这也造成了这种编织藤椅的价格十分高昂。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市面上出现了通过机械自动编织藤条的工艺,能够快速而且准确的编织出各式各样的藤条,而且对藤条的材料也进行了改变,如通过塑料、纸等材料加以染色后能够仿制藤条的样式,在对其进行编织形成编织藤条;但市面上仍缺少对这些藤条进行自动化生产加工的设备,在研发上述自动化生产加工设备的过程中发现编织藤条在被切割成配合组成椅子的形状后,藤条的边缘部分就会散开,非常影响产品的后续的生产和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粘胶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机床,通过该粘胶装置将被加工的产品的边缘粘胶定型,避免进行下一步工序时,产品的边缘散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有:
一种粘胶装置,包括粘胶装置的主体、第一加热装置、螺杆、电机以及减速器,所述主体上设有贯穿该主体的出胶通道,在该主体的侧边设置有连通所述出胶通道的进胶口;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出胶通道内,所述减速器固定在所述出胶通道上方,通过该减速器连接电机驱动螺杆在出胶通道中转动,将通道中的胶从出胶通道的下方挤出;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主体上进胶口的下方,将从进胶口加入的胶加热至融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粘胶装置,能够将颗粒状的热熔胶加热并喷涂在产品上,热熔胶能够从进胶口出放入到粘胶装置内,通过第一加热装置将热熔胶在出胶通道中加热,再通过螺杆将融化的热熔胶从出胶通道的下方挤出;通过电机和减速器驱动,控制螺杆的转速,从而控制热熔胶从出胶通道的下方的挤出速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气泵和第二加热装置,所述气泵连接有出风风道,该出风风道延伸至所述出胶通道的下方出口位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气泵用于向出胶通道的出胶口吹风,用于吹走被加工产品的灰尘;同时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用于将气泵吹出的风加热,使得气泵在吹灰尘的同时将被加工的产品预热,消除产品与热熔胶之间的热应力。
再进一步的,所述出风风道包括金属风道,所述金属风道上设有该出风风道的出风口,所述金属风道安装在所述主体的下方,将出风风道的出风口延伸至所述出胶通道的下方出口位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金属风道中。所述金属风道能够承受较高的温度,能够用于安装第二加热装置,而且金属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方便将其固定在柱体的下方,使出风风道的出风口稳定的延伸至所述出胶通道的下方出口位置而进行出风。
再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出胶头,所述出胶通道经由该出胶头挤出粘胶,所述出胶头可相对主体旋转,所述金属风道固定在所述出胶头上并随之转动,从而使出胶通道的出口能够配合所述出风风道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出胶头用于调节出胶通道的出口,使得热熔胶的出口能够与出风风道配合,使得粘胶装置能够随着其运动轨迹,让出胶头旋转,让出胶通道的出口能够保持处于所述出风风道运动轨迹的后方,先通过出风风道清洁和预热产品,再通过出胶通道经由出胶头挤出热熔胶到产品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文聪,未经李文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947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埋保温管用护套防脱位热融机
- 下一篇:零件在注塑件上斜向安装结构